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2.
刘中 《证据科学》2002,9(2):116-118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汇总劳动争议涉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常见情况 ,深入分析此类鉴定在时间、鉴定要求、材料收集等方面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鉴定的特殊性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将引起劳动争议的被鉴定人的民事行为划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相应产生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认为劳动争议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应采用“有或无”的两分法 ,而民事责任能力评定办法、标准应同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精神疾病,为了探讨本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关问题,作者将近几年内鉴定的四起凶杀案的鉴定实例进行讨论.检案简介(案例1)被鉴定人张某,男,46岁.于26年前为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因迫于家境贫困,遵父母之命与幼时定亲的某女结婚,后辍学务农.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一致性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重新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渐年增多,而鉴定结论(包括医学诊断结论、法定能力评定等)不一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中的难题。本文试从学科方面、鉴定方式、鉴定标准、共患疾病、法律制度等14个方面分析了重复鉴定导致结论不同原因,并从①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关法律法规;②健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体制;③制定统一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标准;④建立完善的鉴定结论质证制度和采信制度;⑤健全鉴定人的审批制度;⑥改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制度;⑦提高鉴定质量;⑧复核鉴定或重新鉴定时要慎重;⑨健全鉴定人的培训与考核制度等9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相关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伦理学在医学界,特别是精神医学领域被许多关注病人权益的团体特别关注;在司法精神病学领域,伦理学问题导致了对鉴定人、被鉴定人相互关系的特别关注。本文拟参考国外司法精神病学领域伦理学的发展和运用,结合当前鉴定工作规范和实践,从鉴定人能力、知情同意、回避、保密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司法精神病学领域的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据,运用其专业知识(主要是医学和法学)进行医学诊断及分析论证,最后证明相关法律事实的过程。本文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视角,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涉及的证据和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被鉴定人的性别差异,本文对我院2年来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自1982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22例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的过程和结论。分析指标主要包括:(1)实施鉴定的时间;(2)委托鉴定的事项;(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4)鉴定结论。结果(1)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鉴定7例,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鉴定15例。(2)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间主要鉴定事项为6例(85.7%,6/7)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和1例(14.3%,1/7)精神状态及性自我防卫能力,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间15例鉴定事项全部为精神状态及民事行为能力。(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包括:既往鉴定意见、描述精神状态的病历、有效的证人证言和/或羁押期间表现、公安机关问讯纪录、视听资料。(4)大部分被鉴定人能够被鉴定出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并判断法律能力,个别鉴定不能得出结论。结论生前鉴定数量少、难度大;针对民事行为能力的生前鉴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重点应保证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不能得出结论"也是一种鉴定结论,建议采用三分法进行生前鉴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退鉴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2013年至2016年间的96例退鉴案例。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鉴定类别、鉴定事项、退鉴原因。结果 (1)4年间退鉴数量的绝对值和构成比均呈增加的趋势;(2)退鉴案例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88.5%,85/96);(3)退鉴事项主要是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对特定的民事事务的行为能力、诉讼能力;(4)退鉴原因主要是"被鉴定人拒不配合或者鉴定活动受到严重干扰"(43.8%,42/96)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33.3%,32/96)。结论精神病司法鉴定退鉴数量趋于增多,其中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退鉴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配合及鉴定材料不够完整、充分。建议委托人在鉴定前与鉴定人和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保证鉴定活动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龙国明 《证据科学》2000,7(4):156-157
社会功能减退是指(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效果不如病前。现实检验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指测验并客观评价环境之性质和特征的能力,可藉以区别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以便精确地判断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在精神科临床上主要是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等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诊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病理性醉酒、妄想阵发、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临床上常见精神疾病的必备条件,其他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轻性精神疾病”患者也有社会功能一定程度的减退[1]。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一般精神疾病具有的共同现象,而上述精神疾病又是司法精神鉴定中按病种划分所占比例最大的。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评定司法精神鉴定结论的基础,因此,在司法精神鉴定实践中必须明确被鉴定人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一、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二、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一)法医类鉴定;(二)物证类鉴定;(三)声像资料鉴定;(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该组刑事案例以凶杀居首位,被鉴定人以患精神分裂症为多。鉴定结论评为无责任能力者占41.6%。案件中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缓、正处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的女性患者(78.4%)被奸污为多。经随访司法部门的最后处理结果和我们的鉴定结论意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司法精神鉴定中,对被鉴定人精神疾病或违法行为病态性认识的出发点或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鉴定结论或出现鉴定结论偏离。本文作者从对精神疾病的认定、对被鉴定人法律行为的认定和对鉴定结论的认识等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刑事案件的鉴定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类报导较多,而有关民事案件的文章则较少。作者在鉴定实践中,发现最近几年诉讼者因一方患精神病而要求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精神病人的离婚问题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在司法鉴定中占较重要的地位。我室自1986年9月~1990年12月共受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32例,其中离婚案22例,占15.5%。现将22例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年某月,10岁的杨某突然失踪。当地警方随即展开了侦查,数日后确认为李某将其活埋致死。因被鉴定人无现实作案动机,侦查机关特委托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被鉴定人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司机,平时和羁押期间,无精神异常表现。1.2法医精神病学检查被鉴定人意识清晰,注意动作无异常,接触交谈合作,思维连贯,未查出幻觉、妄想等症状,记忆、智能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过程中委托单位通常就以下三个问题要求司法鉴定机构予以鉴定:(1)医院在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2)过失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过失参与度为多少。根据上述委托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定诊断与鉴定前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利用自编调查资料整理表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2017年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1 369例被鉴定人的鉴定资料,将鉴定意见的精神障碍诊断结果和既往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369例被鉴定人中,鉴定诊断有精神障碍者964例(70.4%),无精神障碍者405例(29.6%)。前者有临床诊断者为63.3%(610例),高于后者的43.2%(175例,P0.05)。鉴定诊断的各类精神障碍中,癔症、应激、神经症类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高(86.7%),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低(9.6%)。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总体一致率最高为精神分裂症类(98.4%),人格与行为障碍(33.3%)最低。有精神障碍组临床诊断与鉴定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84.1%,Kappa值为0.759。相比门诊诊断,住院诊断和鉴定诊断的一致率(85.9%)更高(P0.05)。结论在能提供既往临床诊疗资料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诊断为有精神障碍者,其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临床诊断(尤其是住院诊断)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过程中委托单位通常就以下三个问题要求司法鉴定机构予以鉴定:(1)医院在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2)过失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过失参与度为多少。根据上述委托要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制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大纲》必要性、可行性和历史意义,对如何统一精神疾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评定标准,如何有利于同行专家和司法机关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结论可采信性的审查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