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下简称《驳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一篇代表作。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儒法斗争围绕着赞成革命还是反对革命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已经堕落为保皇党的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有为,主张“立宪”。他于一九○二年,发表了《致南北美洲诸华商书》(又称“非革命书”),鼓吹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章太炎,则针锋相对,主张实行资产阶级革命。一九○三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刊登了这篇《驳论》,提出:“中国不可立宪,只能革命”,无情揭露了康有为保皇党的丑恶嘴脸,有力地鞭挞了勾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6):38-39
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驳康有为的保皇理论,拥护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有句话是“载游小丑,未辨菽麦”。点名道姓地将皇帝称作是小丑,在当时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3.
刘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3):3-10
作为一种人文制度,立宪主义背后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对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可以沿着三方面的理路进行。其一,就人性的本质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持悲观的态度,即“人性本恶”;其二,就人性的特性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其三就人性分析的方法论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采信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谭延闿是20世纪初期中国政坛上一位集士子、政客、官僚于一身的风云人物,在万马纷争的政治角斗之中,他左右逢源,一路混官,从清末立宪人物至湖南都督,乃至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他自称处世有“混”“滚”妙诀,胡汉民称赞他有“八面玲珑”的作风,有关他的是是非非,令人兴叹,也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暴”所揭示的不过是大量问题的冰山一角,更应当引起我们严重关注的,是隐藏在冰山底下理念上的误区以及制度与体制上的诸多漏洞。中国正走上立宪主义道路,理应在立宪主义视野下对传统审计理念予以革新。而面对“审计风暴”这样重大的宪政问题,立宪主义也有必要作出民主立宪、法治立宪和财政立宪等方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八议”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曹魏以后各代王朝在刑律中对于八类权贵人物犯罪所规定的特殊优遇。根据《唐律》八议条,“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勤,八曰议宾。”所谓“亲”是指皇室的某一范围内的亲属;“故”是指皇室的某些故旧;“贤”是朝廷认为“有大德行”;“能”是“有大才业”;“功”是“有大功勋”;“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勤”是“有大勤劳”;“宾”是“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相似文献   

7.
栾兆星 《南大法学》2023,(3):153-171
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康有为重构中国文明的自主性,力图保持儒学在政教中的普适地位。在处理儒学与立宪的关系时,康有为认为孔子作《春秋》立宪法,且与西方宪法相较,作为宪法的《春秋》在时空上具备普遍性。进而,康有为通过诠释儒学经典,以《春秋》公羊三世为普遍规范,将立宪政体融入儒学之中,以此为变法改制的步骤和方略提供理论依据。他还通过阐发儒学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寻求人人自主、自立、平等的立宪原理,对传统儒学中的君民关系、君臣关系做了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康有为贯通古今、融合中西而形成的“孔子制宪说”虽无法凝聚世人的立宪共识,但展现了传统、现代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性,诠释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性,并提供了儒家立宪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较为全面地探究了毛泽东同志宪政思想的萌芽与形成,通过回顾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政思想和实践,认为“人民立宪”是其宪政思想发展演变之主线。其主旨在于,一是建立一个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二是制定出反映人民意志的民主宪法。它如同标志宪法生命的“人民主权”原则一样,是中国宪政史上永具活力的一份宝贵遗产,结合中国实际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政实践和理论,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本案的被告代理人,我认为:一、五月花餐厅作为本案的被上诉人,诉讼主体不适格。真正的被上诉人应当是实施爆炸的直接加害人。理由如下:1、“五月花”餐厅没有实施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首先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本案中,所涉及的用酒盒伪装的“炸弹”之所以发生爆炸,是由于犯罪分子把炸弹伪装成酒送给顾客,顾客把伪装成酒的“炸弹”带入了餐厅。而且事实上,连携带该炸…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1.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认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更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心。“封心”就是…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的产物,但是宪政的渊源却可以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共和国的立宪主义政治理想和实践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采用财产取代身份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政治体制中贯彻民主、法治等基本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立宪尝试。  相似文献   

13.
条约本是最重要的国际法渊源,但据说也能发挥宪制作用甚至成为宪法渊源,这是当代条约立宪主义学说的肯綮。通过对四国五个案例和中英两大宪法学传统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当代条约立宪主义学说的产生虽然有其特定的法制、认识论和政治条件,着力勾画为“条约”所保护的“历史权利”及其背后的规范世界,但站在实定法的立场上评断,条约立宪主义所重视的“条约”并不具有凌驾性,它们并非所在宪制的组成部分。对古老“条约”的重新发现,乐观地说是重奏一曲法制史学的悠扬挽歌,悲观地说只是效果堪虞的政治活动,就好像《水浒传》中柴进要祭出祖传“丹书铁券”来对抗朝廷差遣。  相似文献   

14.
王剑鹰 《现代法学》2002,24(1):125-133
本文始以探究立宪主义的内在规定性 ,包括其规范要求及价值内核 ,并以现代性为背景 ,追问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以此为前提 ,主要从分权与制衡及人权保障两个方面描述立宪主义在亚洲的际遇 ,并侧重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给以解析。结语进一步廓清立宪主义得以在亚洲确立的条件 ,并对在亚洲确立立宪主义的前景有所冀望。但未提出“亚洲立宪主义”的明确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梁启超是一位高产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的宪政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源于西方的进化论、民约论和分权学说,其宪政思想之核心在于废专制、兴民权、立宪法、分三权而立宪政。  相似文献   

16.
雪珥 《政府法制》2014,(26):31-31
务实而不务虚,这正是袁世凯等体制内改革者所追求的务实.袁世凯本人就曾告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可有立宪之实,不可有立宪之名” 袁世凯是唯一跻身中央政改领导小组的地方官。在1906年9月2日发布的圣旨中,宣布直即进行全面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制改革),作为“立宪之预备”,并在中央成讧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应的顶层设计——即“官制编制”。参与“官制编制”的,除袁世凯外,均是中央机关的精英成员。袁世凯之外的其他封疆大吏,诸如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等,圣旨仪仪要求他们“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同参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议行合一的含义,有必要从议行合一的始源——巴黎公社谈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反对国家本身,这个社会的超自然的怪胎的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聊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  相似文献   

18.
在亚洲,立宪主义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即在经济领域中以宪法特有的功能创造社会财富,逐步消灭贫困,实现经济正义。通过亚洲制宪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立宪主义实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亚洲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贫困现象。立宪主义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一种选择,那么选择目的与选择内容都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关。制宪过程中不同模式的比较,其深层原因也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作者认为,对亚洲社会而言,立宪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宪法调整,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立宪基础。因此,亚洲立宪主义功能首先表现为经济功能,立宪主义…  相似文献   

19.
鹭岛神眼     
头顶国徽,国字脸上的双目犀利如剑,能穿透魅魑魍魉,仅枪支就查获65支,甚至一次查获8枚炸弹,“鹭岛神眼”、全国“十佳保安员”曾芝强,2004年1月17日经十载追求由四川大巴山区的农民成为鹭岛厦门站派出所民警,谱写了一个“打工仔”的辉煌人生……查获8枚炸弹避免一场惊天灾难夜幕初降的厦门火车站,乘坐厦门至北京的K108次的旅客涌向进站口。身着保安制服的保安员曾芝强,犀利的“神眼”观察着进站的客流。突然,一名身着西装,口袋略有下垂的中年男“旅客”跳入了他的眼帘。“同志,您到那里去?”“到北京……”“旅客”边答边从上衣口袋掏出车…  相似文献   

20.
付秋荣 《江淮法治》2011,(18):21-2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从颁布后,仿佛如一重磅炸弹落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大男子”主义的“法”.是保护有产者的“法”.是把老公变房东的“法”,是一愁了丈母娘,乐了房地产商的“法”。这一司法解释实行后。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确比之前热闹了很多.但是这些人不是去买房而是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咨询或变更产权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