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仅使我国的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也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进一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将是法;台建设面临的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交流探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发展完善的思路和举措。这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11):34-3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会议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五大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建设五大体系?国内法学界5位权威学者为您详细解读。——编者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只有不断提高立法  相似文献   

4.
赵立伟 《前沿》2013,(9):69-71
已经有诸多学者提出要建立中国的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那么过去中国有没有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具体演变发展状况如何?本文认为,在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上,我们不仅有产业安全相关法律制度,而且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是这些法律法规分散在各部门法之中,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汇总,形成融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需要重新开始或照搬西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振中表示,2010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标志性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受制于国家立法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应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动态、开放的格局中不断适应国家法律体系形成后对地方立法提出的新要求。为此,需要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标志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来,地方立法为地方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应当紧紧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扎实开展立法工作,进一步发挥地方立法在整个国家立法中的重要作用,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套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统一的英国法律体系出现是在诺曼征服之后 ,诺曼实行了中央集权制 ,司法审判权统一。亨利二世的重大司法改革也进一步确立了司法审判的中央集权制 ,使司法专业化 ,普通法初具规模。衡平法是一套有别于普通法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体系 ,它主要作为普通法的一种补充制度而被运用。自由大宪章在英国甚至世界宪政史上位尊历史基石 ,它和早期英国议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法治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法学家较早地形成与早期英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不无关系 ,他们的政治哲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对其后形成一个法治社会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终于形成了。这是立法工作的伟大胜利成果,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值得全国人民庆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全面系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邓小平立法思想为切人点,阐述邓小平立法思想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作用,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历史"的论述提供了审视民族国家利益的新视角--"世界历史"的视角.世界历史的发展赋予国家利益新的属性,使其在原有的"地域民族性"之外又具有了新的"世界历史性",国家利益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运动发展.民族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形成不平等国际体系,落后国家要实现国家利益,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并推动国际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象国家一样,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共同利益形式消亡条件的形成依赖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鸿忠 《中国人大》2011,(12):33-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产物和重要标志,它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反映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再到切实保证法律实施的历史转变,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构建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开辟了中华法系的新纪元。人民民主法制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制度不同,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吴邦国委员长庄严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加快立法步伐,一批支架性法律出台,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实效——这是坚持探索的目标.专题调研、专题询问、专门听取预算执行报告,人大监督不断取得新成效. 履职——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成千上万件议案、建议凝结代表心血,每一件回复、办理,回应民主民生关切. 回顾十一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一个个难忘瞬间,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新跨越刻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依法治国迈向新阶段 [历史瞬间]2011年3月10日,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历史时刻——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7.
历程简述: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任务的提出、建  相似文献   

18.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不可没、不可或缺。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树立新的立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