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国际外交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规律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其内政的反映和延续,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外交学界在研究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外交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清政府的外交丧权辱国,民国政府的外交挟洋自重,崇洋媚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今年3月17日,李肇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任外交部长,外交部的中心任务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抓住并尽可能地延长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两个月的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展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学习笔记石斌我国理论工作者已经从国际政治学、外交学、战略学等角度集中学习和研究了邓小平对中国外交战略和若干重大国际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主张进一步从国际关系学层面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国际关...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由"接触制衡"转向"超越性接触",由"应急防御"逐渐转向"常态进攻"。防御性的公共外交理念促进了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仍面临着国际政治体系与秩序、外交理念与外交政策、中美固有矛盾及分歧以及领导人执政理念及个人偏好的制约。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转变具有同步性与协调性,是美国全球战略完善和体系变革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新型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外交转变,并在对美公共外交中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4.
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的深入,政党与政党政治的角色与作用日益凸显,政党外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政党外交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中共政党外交从不同角度进行学术研究的文献也逐渐增多.归纳起来,有关中共政党外交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背景与依据、特征、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展开,本文对诸多的政党外交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关注人生活的现实世界,关注现实世界中"有个性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的主要标志。马克思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下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法的关系,进而从理论上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有关"剩女"文献的回顾和反思,指出"剩女"的概念界定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其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论证.透过"剩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研究局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婚姻角色过渡的理论视角下对青年的择偶、结婚意愿、婚姻生活和婚姻角色及其成因和后果加以动态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影响婚姻角色过渡的三类因素:社会背景、家庭资源和个人经历,并探索性的将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解构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协商机制、行动机制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龙向阳 《求索》2007,(8):199-202
从世界体系思想来看,所有非内生型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就叫“近代化”。受近代史与近代化研究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外交近代化”进程的存在及其概念与内涵等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本文认为,“中国外交近代化”就是特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时期,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以国际法观念为主导的近代西欧“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它介于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和政治学之间。“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完成于1943年的开罗会议。受近代国际体系的制约,制度性的不平等是其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8.
乌兰 《前沿》1999,(10)
一关于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要培养的素质,是对学生的共同要求,缺少个性色彩;而个性教育所要发展的个性,则是对学生的个别要求,缺少共性色彩,所以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是相互矛盾的。研究与事实表明,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素质,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其差别性的一面。就是说,教育工作中,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各种素质的发展,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即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素质水平;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抹杀学生在整体素质与各种素质上的个别差异。同样,个性教育所要发展的个…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美外交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美两国的外交特别为世界瞩目。全球关注美国,是希望了解打着"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会给这个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带来哪些变化;西方关注中国,是期待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新年开局,中美两国也频出外交大动作,如何解读2009年的中美外交布局?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相似文献   

10.
谢海军 《前沿》2002,(5):2-4
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对无产阶级领袖提出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以邓小平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双重成果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角色的统一。邓小平个人的优秀素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磨练 ,逐步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才能 ,为其成熟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尼赫鲁是独立后印度首任总理兼外长,总揽印度外交近20年之久。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在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对华外交上也是如此。厘清历史的迷雾,更有利于了解当今的现状。总的来看,尼赫鲁的对华外交具有两重性:既有友好与合作的一面,又有敌视与防范的一面。他的对华外交从哪个层面看,都是从印度国家利益出发的。一 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确实有过一段蜜月期。尼赫鲁在承认中国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他不顾美国的反对于1949年12月30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尼赫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具有批判传统和建构特征的社会理论,它以交往理性为核心,诊疗出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病因,继而给出了重建"系统"和"生活世界"平衡的"药方"。本文在简要介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运用该理论进行公共外交研究的合理性,并尝试借鉴其理论内容和理论特性,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实践做出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论坛》2007,(11):F0002-F000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是前人经验、知识的百科全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各个方面。无古不成今,鉴往以开来。为了帮助广大干部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千城一面"不仅令人产生视觉疲劳,曾经不尽相同的地方民俗也随着外部环境与内在思想的改变渐渐"雷同"。自我个性的丧失,偏离了自然多元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千城一面"降低了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削弱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缺乏个性的城市文化,抹杀了人类文明变迁过程中应有的多姿多彩。要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革新城市建设理念,要敬畏历史,尊重城市成长规律,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徐赐明 《友声》2006,(3):31-32
全国对外友协系统会长双年会于2月22日至24日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讨友协系统贯彻胡锦涛主席“5·20”讲话精神,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政治交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三个基本的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贡献,推进民间外交事业的新发展。会议讨论了陈昊苏会长撰写的《民间外交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力求在民间外交理论的创新上有所突破。会议由广东省对外友协承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的友协领导,共1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罗勤秘书长主持,广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四部古典长篇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不仅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极广的文化价值的古典历史小说巨著。它形象地反映近百年的封建割据社会中的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历史内容,它是一部集社会学、军事学、政治外交学、人才学、领导艺术学之大成的奇书。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在中外古代长篇小说中均属罕见。深入地、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三国演义》,对于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个人"及其对人的本质理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霞 《前沿》2006,42(3):15-18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实生活去确定"现实的个人"的存在,这样"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即表现为人生存的条件性,"现实的个人"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是历史的存在,也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在现实的个人的存在的活动和关系的历史存在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角色理论磋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本文就社会角色理论作一磋探,以便揭示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内在机制。一、角色和角色丛“角色”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或团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和被社会或团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角色丛,则是指同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角色分类如下:其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理想角色,亦称期望角色,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个人历史性规定与“三形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延仲 《求索》2007,(9):125-127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研究历史与世界历史问题时,提出了个人历史性生存的三种状态,即“狭隘的地域性个人”,“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这个恩想与马克思后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人的发展”的三种社会形态之间既有内在联系,也有其差异性。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指称对象与理论视域及论证的目的等方面,总体而言,两者是互相印证、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