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无产阶级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的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现实表明 ,不仅是活劳动而且是劳动要素整体共同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 ,必须对与劳动价值论相关的理论和范畴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滕建华 《行政论坛》2003,1(2):10-1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我 们结合现实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对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入理解;把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重要形 式的认识;客观评价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范畴可以划分为劳动一般、生产劳动和商品生产劳动三个层次。科学地理解和划分劳动和劳动的层次性 ,有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在本质 ,从而可以消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解上的误解和分歧。  相似文献   

4.
包括劳动价值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全部价值理论是前后贯通的,马克思预见到机器大工业和科技进步条件下价值源泉改变的历史趋势;对劳动价值论、特别是价值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和夸大的理解,源于以往教条主义的学风;我们应该全面把握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因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收藏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由人们耗费在它身上的劳动和社会总劳动分配到它身上的劳动决定的.澄清这一理论难题,不仅具有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收藏品交易中的价值确定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参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科学地认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 ,分析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性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表现为不同的劳动方式。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人本身的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在资源相对稀缺 (相对于人…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为此,要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拓宽生产劳动者的概念,更新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有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须纳入正义的视阈进行思考.马克思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归宿正义论指出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应归劳动者所有;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的实质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即按劳分配论.劳动价值论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正义论依据.但是纯粹以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依据的归宿正义与交换正义只是主要的而不是唯一的归宿正义、交换正义.按劳分配是商品经济主要的分配正义.但是该理论只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的设想,且没有认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性.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命题又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理论契机与空间.  相似文献   

9.
钟卫国 《理论导刊》2005,1(4):28-3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重大意义。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剖析后可知,马克思并不是价值一元论者,而是价值多元论者,但他的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有所不同。当今社会的按劳分配只能且理应是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范畴内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所以强调按劳分配为主,并不是因为其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分配范畴,而是因为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是唯一的主观因素,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价值大小的首要决定因素。惟有理清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关系,才能真正廓清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1.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我们既要完整地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充分肯定其伟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又要面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结合新的实际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进行理论创新 ,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为此,要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拓宽生产劳动者的概念,更新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有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要从价值实体的角度研究价值,把市场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视为前提而没有加以强调。而人们对市场作用的忽视则直接导致了对价值和价值实体的混淆,进而造成了对价值及其实体认识上的僵化。价值是市场经济的范畴,只有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的应用取代人类大量劳动,由此也产生“活劳动不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等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要立足于劳动者的生产实践,深刻剖析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论证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人类劳动力的延伸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以此厘清误读,并在此基础上赋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远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积极推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科学体系,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在我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尤其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青 《学理论》2010,(25):92-93
当前社会分配领域的重要问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比重过大,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中应该多得。目前,应该着力落实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并对按要素分配进行约束,才能促进分配公正。  相似文献   

17.
究竟是什么样的劳动在创造价值 ?作为生产要素应不应该参与价值分配 ?这是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促进着理论的发展 ,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否确定劳动以外的资本、技术、管理也同样创造财富?能否确定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否确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等同于剥削,与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样能依法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能否确认让一切形态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能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能否确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作用?怎样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各类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分配制度,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涉及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问题,社会各方迫切需要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回答和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后,在我国理论界内外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热潮。 集中全党智慧的十六大报告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充满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特别是把尊重劳动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些新认识突破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也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高度尊崇。 党的十六大之后,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等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中国的现实仍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结合新的现实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经济学研究必须以可经验的劳动范畴为出发点,进而从思维的具体的总体性中来把握劳动范畴。马克思开创了区别于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及庸俗经济学的新经济学,在他看来,劳动范畴不是纯粹理论的,而是经验的历史的具体总体。劳动范畴是生产形式的基本依据和要素,它在时间和空间中所结成的有关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构成了生产形式的基本样式。价值形成过程的一般形式能够依靠纯粹理性来加以阐明,但特定的价值形成过程却需要在对历史经验的分析中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