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忠 《学理论》2009,(30):201-202
从大众化的角度审视艺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可避免。其中作为现代艺术典型流派的抽象艺术要改革传统艺术,希望实现艺术的生活化和大众化,但其超越现实的艺术理想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当下的新媒体艺术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苑仲 《学理论》2009,(18):178-179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既与艺术思潮的转变,又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促使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勇于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得当代的艺术与科技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为艺术提供了手段和资源,从而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新媒体艺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艺术辩证法审美范畴探析赵伯飞在文学艺术领域,辩证法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表现为:艺术发展中的辩证统一过程;艺术构成中各种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艺术创造中认识和表现的辩证统一关系等等。从艺术本身和艺术创造所固有的具体联系和规律来看,艺术辩证法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黄薇  谭智勇 《学理论》2009,(12):96-97
女性艺术的发展繁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患息相关。一方面它对女性艺术发展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女性艺术,对和谐具有能动的作用。受到了市场经济强烈冲击的女性艺术,惟有树立独立的精神指向,从语言层面开始超越自己的性别和自我意识,运用女性独特的语言风格,参与到一种普遍意义的艺术实践,才能利用好和谐社会为艺术发展所提供的广阔空间,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李存梅 《学理论》2008,(8):76-77
“假定性”一词,源自何处,无从考证,一般人认定“假定性”一词,最早是运用于中国舞台艺术,不过“假定性”一词却较早被运用于艺术申,且东西方艺术在运用过程中侧重点有明显差异,西方偏重于艺术的再现,东方侧重于艺术的想象与情感的融入。  相似文献   

6.
王春棠 《侨园》2023,(3):27-29
<正>“作为京剧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多年来我始终在继承梅派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寻求突破。我常常想起恩师梅葆玖先生对我说过的话:在这个时代,梅派艺术要想不断地传承发展,必须依靠年轻人的力量。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京剧艺术走多元化道路就会产生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京剧产生兴趣,从而喜欢上京剧艺术……”近日,  相似文献   

7.
浅析黑格尔的艺术想象与艺术独创性理论赵伯飞想象和独创性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对美学家们最有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之一。黑格尔的艺术想象理论和艺术独创性理论,是他艺术创造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他整个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本文拟对黑格尔的艺术想象理论和艺...  相似文献   

8.
路春娇  熊保林 《学理论》2009,(11):193-193
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处于市场经济氛围之中的油画教育要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油画艺术与市场二者的关系。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油画艺术,强调其对艺术真谛的认识,不随波逐流;同时又应分清主次,选择性的介入市场,而不是对其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9.
闵靖阳 《学理论》2009,(9):136-137
卡尔&#183;考茨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尽管考茨基晚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但考茨基的艺术观始终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财富。《艺术和自然》是考茨基的艺术观的集中表述。《艺术和自然》论述了艺术的三个维度:艺术的本质;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经济。考茨基认为艺术是有意识的活动,艺术是融汇多样化的和谐整体。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提出艺术要向自然学习。考茨基在文章中着重论述了艺术和经济的复杂关系。研究考茨基的艺术观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艺术思想的演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什么是艺术”成为当代美学的热点话题时,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认为,对艺术定义的提问方式要从“什么是艺术”转变为“何时为艺术”。“何时为艺术”以建构的多元世界观为逻辑前提,以现代唯名论为哲学基础,以符号学为提出途径。对“何时为艺术”的回答是:当参与多元世界建构的个体符号具备了句法密度、语义密度、相对饱满度、例示与多元复杂指称的特征时,它就是“艺术”。  相似文献   

11.
蔡世林 《学理论》2010,(6):174-175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戏曲音乐能够增进学生了解我国艺术瑰宝,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与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操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钟发远 《学理论》2009,(29):244-24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反映孔子教学思想的杰作,其中包含了出色的课堂表扬艺术和批评艺术。批评艺术主要体现在对子路的点评中,这种批评一针见血,直截了当。表扬艺术主要体现在对冉有公西华曾皙的点评中,具体表现有三:(一)表扬有理,以小见大;(二)表扬有方,火候精准;(三)表扬有度,含而不露。总之,正是表扬艺术和批评艺术的成功调用,使得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风采毕现,使得本章具有情味悠长、意韵隽永、理趣无穷的教学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灵 《学理论》2009,(19):272-273
艺术美的创作过程,主要表现在审美感受、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等方面互相渗透的步骤中。审美感受的积聚升华是艺术美创造的契机,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思维过程,艺术传达是精神借助物质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14.
周璟的双面画李忠诚济南画院女画家周,把国画艺术与工艺美。术、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在屏风框架上镶嵌的“双面绢画”。这种双面画,借助自然光或灯光,产生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独特艺术效果。著名画家潘兹说:“周王景的双面画是一朵艺术新花,它为工笔画艺术开辟了新...  相似文献   

15.
周璇  朱星雨 《学理论》2009,(30):205-206
新媒体艺术有艺术审美的大特征,也有自己本身的小特色,审美过程就存在于艺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批评活动中,每个人都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审美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暗示。而作为新媒体艺术,更着重于使用先进科学技术,集虚拟现实、数字、交互、多媒融合等众多尖端科技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粟世来  田泥 《学理论》2010,(24):135-136
传媒技术对艺术的介入和渗透丰富了艺术样式和艺术表现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纯艺术象牙塔的根基,打破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的等级限制和垄断,搅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野和格局,填平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它拓展了审美文化的界域和范围,使得审美具有了大众消费的平民性、民主性,面向广阔的日常生日敞开。传媒及其意识形态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审美生活转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京剧发展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赟 《民主》2010,(5):53-54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自徽班进京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建立在中华几千年悠久的戏曲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了大江南北诸多地方戏曲艺术的特长,形成了自己和谐独特的艺术风格及表演技巧.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感召力。京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高峰。  相似文献   

18.
波普艺术     
《党政论坛》2008,(12):22-23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为风行、传播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谷万里 《学理论》2009,(30):247-247
美术与文学用自己所特有的、现实的方式,去接受外来的、其他艺术的影响,吸取对方艺术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美术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重或灵动的美感,文学帮助美术日益完善深刻。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作者所思所感,找到它们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雕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和雕塑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新时代,雕塑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世界文化艺术发展成就,汇聚起多元交响的崭新乐章。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建构了多重阐释维度,拓展了雕塑艺术本体的内涵。放眼新时代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丝路金桥》是其中的成功案例。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舒勇在创新艺术理念的驱动下,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