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人中,粟裕排名第一。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刘伯承曾说:“粟裕同志百战百胜,是解放军的最优秀将领之一。”一生革命粟裕,侗族,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县一个地主家庭,6岁上私塾,后随家迁入县城上小学。据他回忆,“父亲一心想  相似文献   

2.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3.
正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隆重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宣读了国务院总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的命令。周恩来分别把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粟裕等在京的将官。当年典礼仪式的这种报道,点出了粟裕一个突出之处:他是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的首位,也是第一批1038名将官中的第一位。10位大将中,粟裕的资历、年龄应该排在中后部。1907年出生的粟裕比许光达年长  相似文献   

4.
陈志远 《党史纵览》2008,(12):36-40
黄山,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举世瞩目: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素有“常胜将军”之誉,中外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70多年前.粟裕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古的功勋。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刘伯承元帅也赞扬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卓越功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荣誉,粟裕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常以“沧海一粟”来形容自己。解放战  相似文献   

6.
十大将的成长和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历史的缩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设有大将军衔,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共有10人。  相似文献   

7.
<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粟裕大将在战争年代曾指挥过许多重大的战斗、战役,打了许多胜仗,是解放军优秀的将领之一。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享有盛誉,而且在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荣辱上也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他"两让司令一让帅"的故事就一直广被人们传为美谈。这足见粟裕对于功名利禄淡泊至极。他不居功自傲,严于律己,以全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他人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8.
一、大将之首──粟裕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目光紧盯着粟裕,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感到确实困难不愿意率1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人去……”毛泽东的话令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948年初的那几个月里,一向果敢坦率的粟裕陷入了沉思和犹豫之中。 起因是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 1948年1月下旬,刚打完沙土集战役的粟裕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军委命令:为迫使…  相似文献   

9.
韩继云 《党史博采》2004,(12):41-44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 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 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 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  相似文献   

10.
洛川会议决定的中央军委委员“张”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会议决定的中央军委委员中究竟是张闻天还是张洁,近期出版的党史军史著作仍存在异议,其说不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称是“张闻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称是“张浩”,但同时注明“一说张闻天,一说张国焘”。多数党史军史著作称是“张浩”。笔者经深入考证研究,认为是“张浩”,既非张闻天,更不是张国焘。 1.张国焘之说缺乏根据:其一,张国焘因分裂  相似文献   

11.
<正>粟裕大将是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具有卓越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才能。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巩固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革命时期,南昌城下、井冈山上、中央苏区、大江南北,都烙下了粟裕戎马疆场的印迹。他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尤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中,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一位是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陈毅,一位是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能文能武,心胸和气度非同一般,被人称为“豪迈大将军”。早在1936年冬,他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被敌人包围时,曾写下了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去世时,陈毅在其追悼会上致词说:“我们每个人要抱定信心:打了胜仗开庆功会,打了败仗开批判会,打死了开追悼会!”他的这些话在他所领导的部队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3.
粟裕是共和国将帅中著名的“常胜将军”,是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曾指挥了许多经典的著名战役。这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头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他看问题为什么能高人一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为你道出粟裕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粟裕,名多珍,字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树脚村。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后人对其革命生涯有这样的概括“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有军事奇才之称。  相似文献   

15.
《湖南党史通讯》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位湖南籍大将的简历中说:粟裕曾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但据笔者查证,他并未任过此职。一、今年二月十四日《人民日报》文章《光荣战斗的一生——粟裕同志生平事迹》说:他历任连长、营长、营党代表、团长、团政委、师长、师政委、  相似文献   

16.
粟裕给张震的判断打了99.9分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21日下午,在泰州白马庙的三野指挥部里,粟裕、张震正在听取作战科长谭旌樵和参谋秦叔瑾的战况报告。粟裕边听边思考。谭旌樵话音一落,粟裕就提出问题:“中集团已从繁昌、芜湖一线登陆,东集团十兵团也从江阴登陆,我东西两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第一大将的军衔。自那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多数同志,包括党外的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感到授他大将是低了,应该评他元帅。甚至有人还埋怨到毛泽东那里。也有人冤枉他,竟说他没授上元帅后,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那么,粟裕授衔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按当时授衔的依据,毛泽东同大家的想法一样,是要给他授元帅军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  相似文献   

18.
尚文 《世纪桥》2010,(16):47-50
<正>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在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名扬中外的一代名将。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他居功谦让的高尚品德和负重进取的全局胸怀,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粟裕在角斜     
江苏南通海安市的角斜镇是革命老区,位于如东、东台、海安三市(县)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到1946年间,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领导苏中军民开展对敌斗争,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布置辖区防务、指挥重要战斗。和平年代,粟裕不忘老区人民,亲临指导工作,给角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召开军事会议,明确对敌斗争策略皖南事变以后,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任命刚刚34岁的粟裕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3月上旬,粟裕率第一师指挥机关到达海安、东台以东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积极的军事行动粉碎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和围歼第一师主力的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