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需要一批新的人才特别是现代创业型人才。我省去年选拔了1192名大学生到基层担任“村官”,今年还选拔800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今后还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每村至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计划。这将有利于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实践证明,大学生如果把个人的职业选择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也能够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开创新天地。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自身成长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需要一批新的人才特别是现代创业型人才。我省去年选拔了1192名大学生到基层担任“村官”,今年还选拔800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今后还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每村至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计划。这将有利于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实践证明,大学生如果把个人的职业选择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也能够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开创新天地。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自身成长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发展后劲作出的一项战略性部署,这一决策为大学生面向农村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天地。天镇县近年来的80后村官实践,为三农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五大方向,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发挥作用天镇县从2006年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3年中共选拔三批142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其中有137名担任村主任助理,5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这些大学生村官有文化,头脑活,在县乡两级党委积极引导下,  相似文献   

4.
崔从利 《世纪桥》2011,(11):127-12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引导并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出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5年间基本上实现我国每村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发布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地提出将完善并鼓励大专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拔大专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  相似文献   

5.
刘燕 《世纪桥》2009,(24):27-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将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农村需要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的输入。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另q是在农村亟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人才不足,素质不高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将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农村需要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的输入.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亟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人才不足,素质不高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结合宁夏实际,选拔聘用了2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有半数是女同志。这些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应该从哪里入手?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哪里?针对此问题,胶南市遍访全市99.8%的农户,归纳梳理出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10个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人才扎根农村,成为新型农民,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胶南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三支一扶”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能力。这一做法,不仅在加快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摸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边疆欠发达地区县聘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选聘了79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这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力之举,也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周立夫  王富东 《新长征》2012,(11):50-51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人才保证的大胆尝试和有效手段。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的新生事物,其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村官工作成败的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双流县在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中,着力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从“完善一套人才保障措施,构建一支实用人才队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平台”入手,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完善一套人才保障措施,强化农村人才政策引导双流县既是经济强县,也是农业大县,92.6万人口中60%以上是农村人口。县委高度重视培养和开发现代新型农民,将保障农村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要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当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是人才资源开发中极具潜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农村技术人才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总体上是积极的,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农村文明村风的形成。但是,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就业动机不纯、不熟悉农村工作等问题。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使大学生端正就业动机,增强扎根农村的信心;二是多渠道培养,帮助大学生掌握服务农村的本领;三是完善政策、规范管理,防止大学生村官流失。  相似文献   

14.
金俊贤 《先锋队》2013,(13):24-2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样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如何选拔、任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五台县在482个农村党组织中,创新运用"三招式",让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致富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带领着9867名农村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也带动着27.6万余农民红红火火建设新农村。"开渠活水":建立健全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实现"三要三不"。村级党组织是一个载体,而选好、用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才是根本。遵循这一理念,五台县委组织部实行了"三要三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靠政策,二靠人才,而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既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方面能够以创业促就业,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中组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这个信号如同一股浩荡的春风,迅速在郑州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文明和具有勃勃生机的土地上蔓延开来。“大学生村干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的人才战略工程,也是政府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完善用人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留得住",发挥好作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现状,就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永和县把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五名“村官”选配到岗后,县上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大力调动“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选聘“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制定了《永和县关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委主任助理,在落实党的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中,必须履行的五项岗位职责,规范了选聘干部到农村开展工作的行为。二是签订《聘用合同书》具体包括聘用合同期限、岗位及…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人才,更需要留住人才;结合农村实际,结合大学生实际,选人用人;事业留人,改变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20.
刘毅 《世纪桥》2011,(19):36-37
随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学生村官正逐步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乡村建设,为乡村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容忽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及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重点从学校角度,就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选拔的标准以及跟踪教育等方面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