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联结了世界两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的参与来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发展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们就中国与拉脱维亚的关系发展历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社会发展动力,但改革本身也需要动力,因为改革需要排除阻力。从生成关系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构成矛盾统一体,相反相成。从斗争关系上看,二者构成函数关系,阻力是"自变量",动力是"因变量",改革投放的动力大小取决于改革遇到的阻力大小。从转化关系上看,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是转化的推手,人民群众则是转化的主要对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转化的着力点,"四个伟大"是转化的抓手。要克服阻力,促进阻力向动力转化,实现动力增量,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充分发挥"四个伟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冷战的结束对中欧关系的冲击而言,2008年中欧关系的波折对人们的观念冲击并不逊色。而对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局面,较多的学者将其归结为"认知"错位。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内外认知的不平衡状态并非是仅出现在中欧关系中的独特现象,而成为中国外交中的普遍困局。而国际社会只有在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才能对中国有正确的认知。而领导人出访通过创新公共外交的模式,在塑造国际社会的中国认知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股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中欧关系经历了一段总体平稳中间略有曲折的发展历程。回顾中欧关系的过去,正视中欧关系的现状,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欧关系的未来,对中欧双方及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欧之间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关系的模式成为大国关系的独特典范。金秋时节,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今年时值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领导人有机会再次在一起总结双方关系发展历程,规划未来,意义重大。期间,中欧双方还举办了第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中欧双方参会企业代表阵容庞大,商界巨子精英荟萃,共商“和谐发展一共享繁荣”。工商峰会成功地为中欧企业搭建起开展深入对话与交流的高级别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界间的互惠双赢合作。在中欧工商峰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五方面具体建议,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济从"良性互补"发展到"恶性互补",中美之间形成了互相紧密依赖,又互相恶意制约的关联关系。中美之间形成这种关系是两种经济模式演进过程中"互相支援"的结果。从本质上看,美国问题是中国问题的一部分,而中国问题也是美国问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是大国模型,两国关系调整的"外部性"风险和效应巨大。基于此,奥巴马不论是从选举,还是从解决中美关系深层矛盾的角度出发,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均是短视思维,均无助于长久地解决问题。中美两国应该建立互信关系,政策上"互相支援",从内部结构调整出发,通过长远之策解决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使中美经济关系重新回到"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7.
"共乘一艘船,同过一座桥"。12月7日,当参加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的代表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与温家宝总理座谈时提出中国与欧盟目前的关系究竟是在同一条船上,还是在同一座桥上时,温家宝总理如是说。这不无风趣,极富哲理的话,准确描述了今天中欧之间既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双边合作,又需要通过加强对话解决分歧的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8.
陈玉刚 《党政论坛》2008,(20):51-51
一位美国同仁曾告诉笔者,在应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上,欧洲远远没有美国调整和准备得充分。从中欧关系这一年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9.
一位美国同仁曾告诉笔者,在应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上,欧洲远远没有美国调整和准备得充分。从中欧关系这一年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1995年,欧盟发表了历史上第一份对华政策文件,之后新的对华政策文件接连出台,到2006年10月最新的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出台为止,欧盟的对华政策文件已达六份之多。许多人都说,中欧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从欧盟以及中亚的回应态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性还是很高,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又处于中国和欧盟的中间地带,所以如何在中亚地区找到中欧战略对接可能性,探寻双方的战略对接基础,对于在实践层面运行"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欧关系的积极步骤施鲁佳最近,欧盟决策机构外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这是欧盟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又一个积极步骤,必将有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文件认为,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不断调整的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欧盟第三次领导人会晤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就 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欧建交25年来,尤其1998年中欧领导人伦敦第一次会晤以来,中欧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中欧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政治愿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置于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欧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中,朱镕基总理就曾指出,欧盟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必将成为多极…  相似文献   

13.
9月9日,温家宝总理启程前往欧洲,对芬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进行访问,并出席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九届中欧领导人会晤,以进一步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大国关系变化和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中欧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对双方来说,均不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三大国——德、法、英领导人相继更迭以来,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动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德关系出现紧张和欧方趁中欧峰会之机配合美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问题上向中方施压的情形下,人们对中欧关系的前景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5.
正"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伙伴关系的新形式,开创了中欧关系中的多层级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处理对欧关系的新思路。从2012年华沙会晤以来,"16+1合作"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16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的合作中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了各方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个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是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质性发展的关键一环。由于美国对欧盟外交事务的干涉,解禁还涉及到欧、美跨大西洋联盟关系以及大国间全球战略安全问题,从不同角度触及到美、欧及俄罗斯各方利益和地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显亮 《学理论》2012,(26):134-135
冷战期间,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多次起伏变化。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和政策使土耳其人受到严重的伤害。1964年的"约翰孙信函事件",给土美同盟关系蒙上了阴影。而1974年美国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极大地恶化了土美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罔顾中方苦劝,执意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名义在波兰会见达赖后,中欧关系跌入低谷。然而,寒意仅仅只笼罩了一个多月,中欧在相互认识与再认识过程中,就跨过了低谷,正如钟摆疾速掠过低点一样,一切又朝着更富有成效的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果毫不在意,文化差异就会形成交流的障碍,就会形成一种阻力。韩国一所著名大学的一位汉学家说,你们现在还在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会让邻国很担心。他的这种担心就是因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化对当今各国政党影响巨大。美国作为世界上现代政党的发源地之一以及信息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信息网络化对其政党乃至政党政治的影响值得深思。尽管在世界政党谱系中,从政党组织功能与政党领袖作用、政党纪律与党员自由度、政党封闭性与开放度等三个关系维度观察,美国两大政党均呈现出极化(极端化)特征,并非当今世界政党的典型代表,但信息网络化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具有典型意义。在技术层面,信息网络发展对美国政党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内容层面,信息网络化使美国选举政治个人化与政党空心化现象加剧,这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总统"的胜出、领袖个人与选民关系的强化、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弱化等。另外,信息网络化容易助长"肮脏政治"与"网络暴政",甚至使虚拟政党具有超越传统政党的趋势。就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而言,政党信息网络化、开放化、个人化和空心化等似乎具有一定趋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