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用胡,湖北第二电机厂退休干部,曾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他历任驻河南某预备师某部排长、河南公安总队第三支队七中队副队长、队长、指导员等职,1978年转业回到湖北咸宁老家。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1月 11日 ,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经济上完全开放的国家。开放 ,对企业来讲意味着全方位的竞争 ,作为中国第二产煤大省的河南煤炭企业也不例外。  一、河南煤炭企业“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河南煤炭企业是省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也是省的支柱产业 ,2 0 0 1年有望全行业扭亏为盈 ,走出三年连续亏损的低谷。对于河南煤炭产业这个人多、债多、社会包袱重的“夕阳产业” ,“入世”后所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的趋势是挑战大于机遇。1.河南煤炭企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1)“入世”就意…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运动伊始,在“左”倾思想路线指导下,“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形成全国范围的大动乱,河南也深陷其中。1967年夏,河南三方群众组织代表赴京汇报,中央文革却支一派,打一派,压一派,江青还鼓动河南造反派“文攻武卫”,加剧了河南群众组织间的矛盾,使得河南武斗成风,许多老干部及知识分子惨遭殴打、揪斗,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被全面夺权,全省工业、生产、生活秩序被严重破坏,中原大地陷入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于2006年4月21日在接受全国2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时,重点介绍了河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情况。徐光春用“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是河南思念牌的,每10个汤圆就有6个是河南三全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已成为河南一大特色”,形象地道出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喻新安 《学习论坛》2005,21(7):47-48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正气、顺气、和气三种风气,对于构建和谐河南具有特殊的作用.实现中原崛起,不仅要锻造河南的"筋"和"骨",也要注重提升河南的"气"和"神".树立正气、顺气、和气三种风气,首先要高唱"正气歌",各级干部要着眼于构建和谐河南,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短短三年时间,河南汝阳县国土资源局矿山监察大队原副大队长熊胜克,就从一无所有变成千万富豪。  相似文献   

7.
媒体曝出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放贷的新闻,无异于在公众近来受伤的善心上再撒一把盐。作为一个省级慈善组织,河南宋基会筹款金额连续三年全国第一,骄人业绩的奥秘却是放贷取息。无论是案例中透露出的放贷800万收取160万捐款  相似文献   

8.
短短三年时间,河南汝阳县国土资源局矿山监察大队原副大队长熊胜克,就从一无所有变成千万富豪。  相似文献   

9.
怀念伯父     
我的伯父李波人,1914年11月20日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河南许昌市鄢陵县边陲集镇——罗寨。少年有志的他曾以三个第一轰动当地:1928年以第一名的总成绩考入鄢陵完中;1930年以第一名的总成绩考入河大附中;“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他第一个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成为走出许昌、走出河南的治国栋梁。  相似文献   

10.
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合生 《学习论坛》2004,(11):78-80
河南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河南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河南应从省情出发,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共同发展,以产业兴市为基础,搞好配套改革,注重整体规划,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走出自己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早日实现河南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全峰 《学习论坛》2002,(12):44-46
研究观念更新与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是观念更新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及河南农民的观念素质现状 ;三是改变河南农民观念滞后的基本步骤、措施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大旱之年夏粮再夺大丰收的喜庆时刻,在全省上下千方百计战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河南调研。作为在河南工作过近7年的老领导,李克强副总理对河南有着深厚的感情。7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他对河南的一草一木、对近亿河南人民充满无比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农村来说,20世纪可能是变化最为剧烈、最值得书写的一个世纪。从几千年封建帝国的崩溃、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有太多的内容可供书写。而如何用一种最为有效的文学方式来描绘这样的变迁,许许多多的作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2007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位河南作家继续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新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初期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在全国泛滥,河南是全国的重灾区。在河南处在极度困难的关键时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受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委派,率领12人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摄制,河南电影制片厂出品,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电影戏曲艺术片《村官李天成》,于2005年11月25日在河南人民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  相似文献   

16.
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过万亿元,是2009年的4倍多;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47万亿元,三年翻一番;从业人数近300万人,累计新增就业人数占全省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8月9日,农四师六十七团三连职工朱长海从团工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师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发的500元临时救助款,激动地说:"谢谢!感谢你们为我们困难群众所做的一切。"今年40岁的朱长海,1998年从河南来到六十七团三连,2008年  相似文献   

18.
地处豫西的汝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闻名天下的瑰宝汝瓷,更是曲剧的发源地。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剧种,也是我国著名的地方戏种。其唱腔淳朴自然,韵味醇厚,富有田园情趣。《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对“河南曲剧”条目的释文是:“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临汝县农民‘同乐社’搬上舞台,发展为戏曲剧种……”曲剧的发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党建视野     
《先锋队》2011,(13):52-53
河南兰考:机关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为推动非公企业发展,河南兰考县坚持"三选"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选拔。对企业党员较多、有合适人选的,采取企业主和企业员工推荐,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组织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三平"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河南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原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和与时俱进的崭新内涵。它具有地域性与广泛性、时代性与先进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的特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平"精神作为河南精神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