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证法律责任是公证实践中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由公证改革所带来的公证机构性质的变化和公证人员身份的转变,给公证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带来相应的变化和影响,而立法的不完善又使公证法律责任所遭遇的问题日见突出、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2.
在西安,3名公证人员涉嫌在“宝马彩票案”中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罪已被拘捕;在郑州,“撬门公证案”以公证处败诉而落下帷幕,公证处主任马海涛、公证员周斌涉嫌滥用职权被取保候审。人们不禁要问,公证为何不“公正”?公证行业到底怎么啦?  相似文献   

3.
李勇 《中国公证》2014,(9):65-68
正一、公证公信力的界定(一)基本涵义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公信力中的"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指公众;其二,指与公共权力相关联的某种属性,由此可见,两者合一应理解为公信力必然与公众的认同感与信任相关联。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信力是指依据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思想火花所逐渐沉淀而形成的"服从心理"或者说是"服众力",简而言之就是"威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证》2005,(11):4-7
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胡锦涛主席以第39号主席令正式公布,明年3月1日起施行.做好<公证法>的学习贯彻工作,是当前司法部的一件大事,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件大事.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公证法>的工作很重视,在<公证法>通过的当天,就向全国各司法厅(局)下发了学习贯彻的意见,对全系统学习贯彻<公证法>进行了部署.下面,我就<公证法>的学习贯彻问题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张烽 《中国公证》2013,(11):19-24
当前,公证面临着进一步深入开展公证公信力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公证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公证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公证规范的任务复杂而艰巨.如何处理公证公信力建设与公证改革发展规范的关系,本文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公证公信力在实践中遭受严峻的考验,其中有公证机构定位不准,独立性不强;公证人员准入门槛过低,公证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离公证业务的需求尚有距离;以及公证文书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公众带来生活变化的同时也给公证活动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当前,应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搭建公证公众服务平台,从搭建全国公证数据中心、开通公证公众服务门户网站、开辟移动互联网入口入手,引入信誉评估机制,实行先行赔付制度,并完善公证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公证质量标准,以切实有效提高公证的公信力,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公证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提升公证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是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机制,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代表国家对经济、民事活动进行适当干预,确保各类经济、民事主体保持诚信,促进交易安全;确保各类经济、民事活动真实、合法、公平、公正;确保并为依法进行各种经济、民事活动和解决各类纠纷提供法律保障和真实可靠的证据.公证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公证机构必须把提高公信力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闫冰 《中国公证》2014,(4):32-33
正公证公信力建设的基本要素涉及公证公信力的基础——诚信范畴;公证理论和实务,即公平正义理念和公证职业化服务;公证质量管理,队伍管理和业务管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以可持续发展为表征的行业形象的树立。对此,目前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如重实务操作而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质量管理等软实力还不过关,队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凡此种种,制约了公证公信力研究的深入,从而影响到法律和制度对公证的保障,也影响到公证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当前,正  相似文献   

9.
“公证效力,是指公证证明在法律上具有的效能和约束力,也有人称之为公证法律效力、公证文书的效力。”公证效力直观地体现了公证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公证制度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公证效力也是社会公众对公证产生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公证公信力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公证效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法律越来越多地借助公证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它的内容也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充实。《公证法》专辟第五章对公证效力以及当事人、  相似文献   

10.
一、导致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原因 第一,没有独立的公证立法.公证事业恢复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至今仍然没有一部独立的公证法.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公证暂行条例>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甚至没有将公证人员应当遵守的执业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及违反后将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这就使得一些公证处和公证人员的不正当竞争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相似文献   

11.
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法律制度,我国在建国初期即已建立。1996年,我国颁布了《公证法》,取代了1982年的《公证暂行条例》。《公证法》构筑了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了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进行虚假公证行为的民事、行政制裁体系。与此相对,虚假公证的刑事制裁规范仍是目前缺失的一环,而西安“宝马”彩票案等虚假公证有关案件的发生,更凸显了深入思索此类行为人罪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某夫妇二人出资以儿子的名义在某小区购买住宅一套,办完产权手续后,二老与儿子一同到公证处申请办理家庭民事协议公证.协议约定:房屋产权归儿子所有,但二老有权居住到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一、公证公信力之基本内涵及其来源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其核心是信任、信赖,这种信任的主体是社会公众。换言之,公信力主要是建立在社会公众对公权力行使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之上的。根据我国《公证法》第2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7,(12):27-29
公信力,就字面和语词本意理解,应当是指使公众和社会信赖之效力。 那么。公证制度是否存在公信力呢?我们知道,公证制度的作用是使凡是通过公证证明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都具有真实、合法的推定效力。并被司法机关当然采信,从而避免纠纷、减少诉讼,维护交易安全与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公证制度确实具有一种既定的法律上的信赖力,执行力;《德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交易须经公  相似文献   

15.
公证机关的公证职能,就是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确认。所公证的事项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合法性,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公证的意义。因此,真实合法是公证的生命力,是公证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的工作准则。为保证公证事项的真实合法性,在整个公证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换句话说,诚实信用就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正公证的公信力问题,从公证制度恢复到现在,3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公证行业反复讨论、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不断强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今年上半年,中国公证协会要求全国公证行业开展"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不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号召全行业行动起来,切实改善提高公证公信力。这是一次必将对公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公证机构已被界定为社会中介组织,是为市场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公证制度的改革,为公证机构开展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当、合理、有序的竞争有助于公证事业的发展,而不正当竞争却严重损害着公证自身的声誉与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丽端 《法制与社会》2011,(28):26+30-26,30
《公证法》的出台,改写了传统公证的历史,使得公证原本应有的“公”含义似乎弱化了,因此,有必要重新透视和分析公证之“公”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公证工作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实施,我国公证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契机。依法推进公证工作,实现公证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这一工作核心,这是由公证制度的本质属性、公证工作担负的历史使命和  相似文献   

20.
公证法应部分列举和概括规定法定公证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法定公证原则是公证立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否在<公证法>中确立法定公证原则始终是公证立法中的一个焦点,许多实际公证工作者都认为<公证法>应当确立法定公证原则,但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公证法(草案)>既没有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法定公证的事项,也没有明确限定法定公证事项的基本范围,只是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申请公证."很显然,这种规定没有提出任何特有的法律规范或原则,事实上等于没有作出任何法律规定.对这种立法模式,有人大加赞赏,①但笔者认为,它会使公证失去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使公证体制改革及公证法律制度的完善失去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甚至导致我国的公证法继续落后于其他国家,最终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