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一名出生仅10个月的婴儿被打开了胸腔。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专家带领医生们紧张熟练地进行着主动脉插管、阻断上下腔静脉、补片手术……历经四个小时,手术成功,患儿顺利地推出了手术室。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患儿,这位老专家摘下口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就是青海省著名心外科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重点学科首席医学专家、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主任医师祁秉文。  相似文献   

2.
杨梅 《支部生活》2008,(1):32-33
在弥渡县人民医院,自从一位个子不高却精神矍铄的老医生在门诊部坐诊后,县内外、州内外和省外慕名求诊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这位老医生叫周开德,是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后,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被聘到那里发挥余热的。  相似文献   

3.
《求是》2007,(13)
梅莲,这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9连的普通医生,从祖国西部边陲遥远的巴尔鲁克山向我们走来。从医20年间,梅莲全心全意为当地各族群众服务,刻苦钻研医疗技艺。她平均每年出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正医者仁心。重症监护室里,患者身上接满监护设备,床边的陪护椅上,一位年轻医生和衣而卧。这些天,这张照片在网上走红,网友纷纷为照片中的医生点赞。这位医生叫段善州,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的住院医师,年已70的患者李大爷刚接受完心脏手术转到ICU继续治疗。为应对患者情况出现反复能尽快进行专科抢救,手术结束后转战ICU的段善州一直守在他身边。没有哪一条规章制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生命为人民燃烧──记杰出法官谭彦张佩霞,刘国华,杨迎秋7年前,一位重病缠身的年轻法官接到医生一纸“宣判”──如果不“长期全休治疗”,“最多只能活5年”。然而,这位法官没有接受医生的忠告,把生死置之度外,头顶国徽,肩扛天平,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手到病除”来形容一个医生的医术高明,这个词也可以用到了天津公交维修保养公司的王红刚师傅身上。这位善良朴实的陕西小伙子,用刻苦和钻研赢得了荣誉,用踏实和勤奋获得了肯定。  相似文献   

7.
六年前,医生诊断黄玲的丈夫患了肺癌只能活四个月,这位普通女子,用爱撑起了家庭的重负,用爱使丈夫邢引绪有了活下去的勇气,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平凡而伟大的爱 1987年,棉纺厂纺织女工黄  相似文献   

8.
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大地,在农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平坦的大道上,常会看见一对手挽着手亲昵散步的夫妻。有谁会想到眼前这位神清气爽的女人,竟是5年前被医生判为死刑的绝症患者张红权。她有今天,多亏了有情有义的丈夫刘建国精心照顾和朝夕陪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外国医生参加了中国的人民军队和中国共产党。他十年如一日,先后转战华中、山东和东北解放区,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中担任高级卫生工作职务,并历任大军区医学顾问、纵队卫生部部长,是唯一获得我军正规军高级军衔的外国医生。他像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一样,在其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就是犹太裔奥地利人罗生特。  相似文献   

10.
志愿参加新四军 1941年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在苏北盐城迎接了一位志愿参加新四军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战斗了9个年头,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湘潮》2016,(4):224-227
2014年2月8日,老一辈革命家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朱仲丽曾担任过白求恩大夫的助手,也曾是毛泽东的邻居和保健医生,建国后担任北京中苏友谊院院长和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是我国医疗战线上一个活跃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位人们熟知的"朱大夫"、"朱院长",忽然意气风发地走出了医学院室;拿起笔,爬格子,写起文学作品来,成为一位著作颇丰的纪实文学作家。俗语讲,隔行如隔山,从医生转为作家并不容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医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身穿白大褂、手握听诊器,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而眼前这位"医生"却有点特别:他一身灰色工作服、腰背"电工三大件"(钳子、螺丝刀、活扳手)、手握电流表,将故障设备视为自己的"患者",用爱心"呵护"、用技艺"治疗",一台台"病入膏肓"的设备在他手中焕然一新。他,就是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齐哈尔公司)动能车间维修电工,人称设备"保健医"的马吉民。  相似文献   

13.
当心身体     
船行大海触礁即将沉没,众乘客都在寻求逃生,只有一位乘客大口吞着煎饼。一旁的人说:“都啥时候了,还顾得上吃!”这位乘客振振有词地回答:“俺有胃病,医生告诫过我,千万不要空腹喝水,要当心身体!”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两次探望负伤的战斗英雄1940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毛泽东,带着着警卫员去延安中央医院看望负伤的干部和战士。毛泽东走进最北面的一孔窑洞时,见到了久病缠身、骨瘦如柴、气若游丝的战斗英雄肖玉璧。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医生:"这位老战士患的是什么病,能治好吗?"医生指着肖玉璧肚子上的伤疤说:他其实没有什么大病,是由于几处贯穿伤没处理好,造成消化功能弱化,再加上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身体非常虚弱。毛泽东又问:"真是营养这么缺乏?"医生如实回答:"达到了难以维  相似文献   

15.
定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医生贾永青,这位年仅31岁的医生,于2012年9月被确诊罹患肾癌,目前已进入晚期。但她直到住院之前还每天迎接新的生命,以此与吞噬她年轻生命的病魔抗争。"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不愿向病痛低头,更不愿向命运屈服。"隐瞒病情近一年,只怕离开心爱的医生岗位"当初隐瞒病情,只是觉得不想在工作上受到照顾,我觉得我自己还能扛。"贾永青说。"我打心眼儿里珍惜医生这个职业。"2011年3月,贾永青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定州市人民医院录用。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她每天查病房、接门诊、写病历、做手术……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忙个不停。  相似文献   

16.
革命回忆录《我与曾山》一书,叙述了曾山同志一次感人的病例:建国初期,曾山同志担任上海市副市长,负责城市接管和财经工作。有一天,工作中的他突然晕眩从楼梯上跌下。后来医生确诊时惊讶地发现:这位大上海副市长的"病",居然是营养不良引起!  相似文献   

17.
詹政委 《江淮》2011,(1):27
"我公公肚子痛得厉害,你快点帮助我叫一下医生,我要回去照看他。"前不久的一个深夜,金寨县古碑镇司马村党员何世明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唤醒。敲门者是村里的一位妇女,她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她在家照看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事已高的公婆。何世明与她非亲非故,但他有义务帮助这位妇女——因为  相似文献   

18.
黎明 《党的建设》2012,(5):45-46
1853年,在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白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伤员,夜晚则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病员。这位护士赢得了士兵们的崇高敬意,并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她,就是现代护理工作的奠基人——佛罗伦萨·南丁格尔。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加拿大医生、共产党员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援助我们的外国友人还有很多,英国内科医生叶彼得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此,笔者搜集了相关史料整理成文,以再现叶彼得当年在陕甘宁边区的工作情况,纪念这位曾经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英国朋友。  相似文献   

20.
除了每周一上门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江跃全大多数时候都在为患者做手术。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这位经常拿起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一向小心谨慎。不过,他也曾做过"大胆"的事: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上演真实版"抗癌医生的一天",直播一天3台高风险手术,吸引近百万人观看,让更多人了解到手术室里的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