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Z出版社出版的题为《结构调整》的报告的第三章题目为《金融自由化:对生产和小企业的影响》,该章以四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是极端失败的:银行资产被集中到少数精英分子手中,他们垄断金融,热衷于投机活动,将利率大幅提高,从而获得巨额投机利润,却使生产性活动得不到投资,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进程完全中断,整个国民经济萎缩。金融自由化所声称的加强竞争、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扶持新型生产性企业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目标完全没有达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一、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呈现自己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滞后,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带来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制度转型远未完成,金融自由化改革滞后带来制度风险.两种风险交错并存,相互影响并且在时间顺序上,存在从制度性风险向金融自由化风险过渡的趋势.在我国金融自由化未完成以前,金融运行中的制度风险是主要的、基础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伊朗人民党积极行动起来,以金融自由化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成因及其对世界和伊朗政治经济的影响。伊朗人民党认为,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对党自身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党既要适应工人阶级新变化,又要抓住机遇建立广泛的阶级联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理论分析能力,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美国普卢托出版社再版了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全球分裂》,赫德森为新版著作写了新的长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的大逆转,它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毁第三世界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这些国家,从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食利者经济。作者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盛行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活中已取得前所未有的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固有的特征是食利性、投机性和腐朽性,因此它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不是为了促进真正的创新或发展,它的兴趣不在于创造新财富,而是以金融自由化的名义接收第三世界己有的人民的财富如资源、不动产或者夺取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垄断权,以牟取暴利。作者还指出,苏联主要是被西方的金融手段瓦解的,而普京政府在俄罗斯反新自由主义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国家重新控制资源和垄断租金,就是看清了新自由主义金融投机的本质,这打中了新自由主义的要害。作者还提出了九条切实可行的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商品化为旗帜的"新自由主义",加上金融化,形成新的金融资本主义,并造成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经济全球化毕竟符合时代潮流,经过曲折之后会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首先把国内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6.
自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以来,台湾当局为适应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岛内金融业实施了以“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政策方向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开放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建立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外汇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使岛内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创较轻。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解决台湾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岛内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台湾当局正从健全金融法制等措施入手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7.
张培 《台湾研究》2013,(1):45-50
一、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曾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这种体制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以及台湾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管制已经不能适应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岛内要求开放金融市场的呼声也随之日益高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开始了金融自由化历程,其内容包括开放金融机构的设立,解除市场进入障碍的数量管制、打破公有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实行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范围的放宽等,台湾金融业也因此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放开过度,自由化的顺序错置,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加上经营业务的同质性很高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运营风险增加。20世纪末,整个金融系统挤兑风波不断,银行坏账率节节攀升,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台湾金融体系危机出现。因此,台湾地区宏观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形势下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宫占奎 《当代世界》2014,(11):10-13
<正>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时定位为论坛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确立了茂物目标,即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1995年日本大阪会议将APEC茂物目标具体化,确定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15个领域,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13个领域。1996年各成员提交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单边行动计划(IAP),并确定以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推进,1997年1月开始实施。2010年APEC中5个发达成员按照承诺参加了茂物目标评估,同时8个发展中成员自愿提前参加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年春季号刊登了詹姆斯·克罗蒂、李康武(音)题为《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益吗?——以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为例》一文,认为从1961年到1997年,韩国以政府干预为导向的、以银行为基础的封闭的金融体系,以低息信贷支持战略产业,创造了持续的动态的比较优势,促使其创造了不凡的发展纪录。然而,韩国由于1997年末的危机而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改组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使韩国的金融体系开始向世界开放并以资本市场为基础,这并未能使韩国实现持续的经济复苏,却预示着韩国战略产业将难以获得资金,长期资本积累率将会大大降低,战略产业将逐渐萎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超  高扬  刘超 《台湾研究》2020,(1):73-8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金融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为样本,以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视角,回顾1960-1980年间的金融抑制时期、1980-2000年间的金融自由化时期、2000年后金融改革和国际化时期,在面临国际和岛内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的积极探索。并探讨了在台湾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这些经验对中国大陆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夏光荣  刘晶 《法制博览》2024,(10):148-150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金融高速发展的背后,也产生和积累了一定的风险。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各项金融工作开展也将纳入法治轨道上来。结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际,简论在地方治理方面如何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最深刻的变化是经济的金融化。在考察金融化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表现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本质精神,可以发现金融化的本质内涵是:金融部门借助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将全球一切经济因素引入金融市场,从而在全球建立了一个依附关系的密网,并最后实际上控制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经济领域的利润的生产和汲取,其外在表现是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及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经过50年的历史演进与变革,台湾金融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并且在推动台湾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也应看到,随着台湾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台湾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体制性缺陷也日益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变革,将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迪拜大部分的土地仍为沙漠,但作为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迪拜已经稳居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图为总高828米、楼体162层的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的影子映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地面上。相比农业和工业部门,中东国家金融部门出现时间相对较短。1929年在巴勒斯坦建立的阿拉伯银行标志中东现代银行的兴起。经过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的石油美元繁荣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中东金融部门发展迅速,伊斯兰金融更是突飞猛进。然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中东金融仍  相似文献   

15.
朱磊 《台湾研究》2002,(3):52-57
当今世界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政治上的多极化,二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家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按同一规则国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1999年全球跨国投资8000多亿美元,是1990年的4倍多。私人资本流动加快,1998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本文介绍与分析台湾在新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下如何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简析台湾金融市场与“亚太金融中心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和财政所走过的道路仍然很坎坷。当今各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基本矛盾是一致的。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国家为实行对外扩张、谋求利润最大化、提升竞争力、缓和国内矛盾,采取了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金融自由化和高杠杆化;国家财政债务化、赤字化等调节手段。这些战略和策略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它...  相似文献   

17.
台湾金融体制现状分析邓利娟*在台湾当局大力推动整体经济升级转型的背景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台湾金融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长期以来严格管制、僵化保守的金融业逐步迈向“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目前台湾金融体制如何、有什么特点?台湾金融体制面临...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5,(16)
2005年1月1日,全球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欧盟与美国对华纺织品的一次次设限和“特保”。中国的企业、民众一时间被始料未及的打击砸晕了。我们缺乏足够的策略准备和技术手段来摘到那个我们用开放金融、开放保险、开放农产品市场等等所换来的桃子。  相似文献   

19.
自从西雅图事件在1999年底爆发以来,国际学界就贸易自由化与人权保护关系展开多起且前后长达十年之久的跨国且跨学科论战。该论战不仅表明经济全球化之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而且预示全球贸易自由化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不过,在多边贸易体制晚近转型的主流叙事即"从政治到法律"的语境下,论争双方都只把贸易与人权论战定格为一种"制度关系"之争而不去发掘相关制度转型背后内在知识结构的重构,既无法准确理解贸易与人权关系的性质,又没有合理定位人权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应有功能,因而未能给两者关系指明出路。即便如此,这场论战给拥有世界第一大贸易与人口规模的我国以深刻启示:全面认识贸易自由化对人权保护的影响并重新定位人权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功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力 《法制博览》2015,(3):79-80,70
本文主要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保障进行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法律实施环节存在缺陷、法律监督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把完善立法与职能界定、依法决策与民主参与、行政执法与效能提升、法律监督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为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