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2.
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 “基”、 “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  相似文献   

3.
一个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过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行使权力的内涵也不同。但是不管在哪个时期,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时引用的一句古训。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人情感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赤子深情。当年,毛泽东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感悟忧乐     
一般地说,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天性,有谁愿意整天陷入忧思之中呢?然而,辩证法的原理却告诉人们,如果你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这也是历史的规律。有鉴于此,古今有识之士尢不重视“忧”——忧国忧民,忧时忧己。忧乐意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渊源至深。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忧乐意识。因此,从  相似文献   

6.
周旬 《当代党员》2009,(6):66-67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孟子的思想留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借鉴。 孟子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用今天的话说,即关注民生。纵观历史,“忧民”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为官之本。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于谦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无不以民忧为忧。当今,我们党员干部更当胸怀天下、情系苍生,“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  相似文献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时引用的一句古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根本立场。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人情感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赤子深情。当年,毛泽东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的消息时,难过的泪水打湿了桌上的文稿,而当听到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消息时,高兴得一夜未眠,欣然赋诗。邓小平用他饱经沧桑的一生,凝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让世界为之动情的话,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江泽民…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2,(23):32-32
2007年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向大家拜年,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民生”的重要,他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2,(23):32-32
2007年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向大家拜年,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民生”的重要,他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尧 《前线》1994,(12)
近读《资治通鉴》,一则“唐德宗入民居问乐苦”的故事耐人寻味:德宗外出打猎,偶入一民家,问百姓因何丰年不乐?民答曰:诏令不信。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有点象今天的乱摊派),云“和籴”(议价购粮?)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连“白条”也不给打)!于是“上命复(返  相似文献   

1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知者易,行者难。一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作为全省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致富?2009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上下齐心建设基层战斗堡垒,让全州的党建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樊宪雷 《党的文献》2011,(4):126-127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向来推崇的行为规范,意思是说:能得到任用,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得任用,就退而归隐。但是,对于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人来说,这样做就够了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朝文学大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短短几句话,却展现了另外一种处世之道。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范仲  相似文献   

14.
一、要有坚实的精神支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应该有一点精神。坚实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矢志不移的理想和信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要牢固树立这一坚实的精神支柱,一要坚定政治方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信念,立党为公是我们党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政治立场、观点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信念,放弃了原则,也就动摇了我们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强化群众观念。“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相似文献   

15.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3,(7):10-1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前,范仲淹的民本思想,穿越时空,涤荡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更是将民本思想发扬光大、永不丢弃。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活动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说到底,就是进一步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乐群众之乐,忧群众之忧。"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共产党人,只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让党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广大群众凝聚到一起,共同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官吏是否“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不搞特权,与民众同心同德,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荣辱。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政治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与民同”原则。在他看来,只要官吏做到“与民同”,就可荣自身。兴国家,功彰千秋。何谓“与民同”呢?简言之,就是官吏不搞特权,以民心向背为转移,与民同心同志共命运,同忧同乐共甘苦。孟子的“与民同”原则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走干讲与读写想,相辅相成。读写想是坐而思,走干讲是起而行。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有段话耳熟能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4,(22):18-18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沉淀了浓厚的官僚色彩。为人者,一旦官袍加身,则曰其为”人之父母”,官是官,民是民,与庶人有着不同的处事准则,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应有怎样的为官之道呢?党的优秀儿女、“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封建社会官道思想提出了挑战,在他的日记中庄严写下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20.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