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殷峰 《理论导刊》2007,(6):33-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依靠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诉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立法科学化、政府法治化、司法公正化和法治文化普及化,法治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冯文全 《民主》2007,(3):21-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谐社会有六大基本特色: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别从社会体制、社会伦理、道德人格、经济发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和谐等六个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晓平 《求知》2006,(11):8-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政治保障。更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5.
李国文 《求知》2005,(11):25-26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特征都与政法工作息息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律的基本价值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阐述法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封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譹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指明了道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具有以下内涵:1.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取向是由中国的现实和宪法决定的。我国《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意识,张扬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和谐,这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民主》2007,(2):8-10
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包括三个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中最有力的调解手段,其意义在于不再把人看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和谐社会特征的完整概括和描述,凸显出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和谐之源,法治是社会和谐之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黄皖毅 《党政论坛》2005,(11):10-12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加强社会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适度控制是现代社会控制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朱蓉先 《民主》2006,(12):4-6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五大关系中首先提到了政党关系,因为政党、政党的和谐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对最大激发社会的活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冰 《求知》2005,(10):8-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奉行法治,人们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充分实现预期、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诫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样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和谐决定的,而人是具有思想意识的社会行为主体,人的  相似文献   

16.
姚强 《求知》2006,(8):40-4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强劲势头上,更重要的表现在能够保证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上,表现在社会民主政治机制状态完善上,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因此,对制约社会活力的诸因素加以分析,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岳天明  陈继 《求知》2010,(10):38-40
<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人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要承担起主要任务,从制度建设、政策制定等入手,通过缩小贫富差距、调整社会阶层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各项社会工作等等,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但建  相似文献   

20.
全面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理论视野》2005,(5):35-37
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一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三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