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国外执政党成败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的执政党尽管情况千差万别,但其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均带有某些“共性”。这些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共性”包括:理论纲领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一个政党能否执政的基本前提;经济是否快速发展是能否执政的重要基础;民众是否认同是能否执政的根本条件;自身建设搞得如何是能否执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宁夏区党委、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在“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蓝图壮丽、前景诱人,但宁夏条件有限,极具挑战.因此,我们要善于变劣势为优势,扬长避短,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3.
在孟子的眼界中,“民”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君是目的,相对于“道”则是手段。这可以从当时重建合理的社会秩序特别是文化秩序的时代主题、“士志于道”的主体自觉以及民本主义、“王道理想”的理论实质中得到证明。孟子的民本主义具有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费用。“三公”经费原本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却关系剑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公”经费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目前“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情况反射出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中存住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职位纳新应秉承公平的竞争机制向所有社会适格人员开放,这是社会阶层之间正常流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存在的上代“公共职位”占据者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的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行为和现象,却实实在在的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凝固和“社会阶层分裂”埋下了隐患。分析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实现路径,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挑战中国用工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建社  朱明  谢蓬勃 《求实》2006,(8):57-59
在曾经“民工潮”汹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一种令人瞩目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问题,即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真的“民工荒”?还是“民工荒”现象掩盖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根源在哪里?看来,我们如何认识和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民工荒”呼唤用工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这篇通讯,值得所有的医生看,尤其值得动手术收红包的外科医生看,值得开大处方拿回扣的医生看,不知道你们看了作何感想?这篇通讯,值得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看,尤其值得“吃拿卡要”的官员们看,值得先富起来的“大款大腕”们看,不知道你们看了心中是否会泛起阵阵涟漪?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所有的医生都像赖德林医生那样。我们只期盼所有的人常怀一颗爱心,所有的医生耳边常响起希波克拉底誓言。  相似文献   

8.
“边缘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在权力监管盲区或运行的灰色地带,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但却没有明显违法又无需为其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边缘腐败”的种种外在表现,看似“合乎情理”,实则是“法理难恕”,这种冲突直接导致了“边缘腐败”情理与法理的悖反.为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宣传教育,走出对“边缘腐败”行为“情理可恕”的逻辑误区,同时,又要健全体制机制,扎紧“法理难容”的制度藩篱,积极探索“边缘腐败”情理与法理悖反困境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史博采》1996年第4期刊登了方培虎同志的《少共国际师——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以下简称方文)一文,我们读后获益匪浅。但文中有几处提法是否确切,值得商榷。我们愿与方培虎同志共同探讨。 一、“少共国际师”是何时成立的? 方文中所阐述的“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原因及过程,我们的看法与之相同。但方文认为“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10.
和平 《新视野》2006,(1):75-77
回首一年来的世界政治,几个频繁见诸报端的主题词跃入眼帘:新布什主义、颜色革命、欧宪公决、中国崛起、日本“入常”、六方会谈、世纪大审判……沿着这条线索,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国际政治画面。新布什主义是无奈的退却,而不是布什主义基础上的前进;前苏联地区爆发的各类“颜色革命”是社会转型中的政治革命,而非社会革命;小泉外交自毁前程,日本“入常”失败咎由自取;美国对华政策经过调整趋向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