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是动产;而房屋、车辆、土地等为不动产。所谓财产性收入,则是指转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比如说,老百姓出租房屋获得的房租,投资股市的获利,存银行、买国债的利息,都是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
石平平 《前线》2008,(2):36-37
一般来说,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薪收入,是供职于单位或个人,靠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经营性收入,是通过生产经营而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通过二次分配无偿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收入。所谓财产性收入,则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保险、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等收入;经营财产所获得的红利收入、增值收益等。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2014,(1):6-6
按照欧盟规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阁员在任期前必须公布自己的个人情况,主要是财产情况和配偶职业。具体说来有四大项:一是在欧盟机构以外的任职情况,包括过去10年和当前任职;二是金融方面,包括在公司持股和有价证券、债券的持有情况;三是不动产;四是配偶从事职业情况。  相似文献   

4.
财产申报制度被誉为"阳光法案"、"终端反腐"、"反腐利器",目前已在1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外财产申报制度如立法建制、有限申报、独立审核、相对公开、绝对问责等均给中国以经验与启示。我国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务必以更加坚定的反腐决心,将财产申报纳入法律的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5.
自从240多年前瑞典首创官员财产透明制以来,这个“治官之术”就被世界多国仿效。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这项制度。在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为“阳光法案”或“终端反腐”,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云广 《前线》2009,(11):48-49
门头沟区按照中央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让农民在获得更多工资性收入同时,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努力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区内一些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村实施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保障农民利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官员的财产申报作为财产申报立法最早的国家,英国的法律规定比较人性化,鼓励官员诚实申报而非动用惩罚手段。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首部关于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盼。明确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13,(9):7-7
英国官员的财产申报 作为财产申报立法最早的国家,英国的法律规定比较人性化,鼓励官员诚实申报而非动用惩罚手段。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首部关于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法律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  相似文献   

9.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反腐利器,是许多国家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深入分析借鉴国外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特点和做法,对推动中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分别公开了自己的家庭收入。随后,俄副总理和11位部长也纷纷公开了自己的家庭收入,从而拉开了俄罗斯反腐败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王东京 《前线》2008,(2):38-38
要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保护私人财产;二是允许财产参与分配。如何让更多人拥有私产,对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劳动收入只够养家糊口,没有积累,何来财产可言?中央说,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是的,要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让低收入者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人数。  相似文献   

12.
徐洋  潘星 《学习月刊》2010,(9):10-11
国外调整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有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针对落后地区的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3.
孙文华  周俭初 《唯实》2014,(12):57-60
积极扩大内需是江苏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和条件。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找到并培育足以影响和带动全局的新增长点,不仅能够大量吸引投资,还能够有效带动消费。自十多年前江苏提出"以城市化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来,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全省不断推进,已成为江苏"两个率先"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