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曙海 《群众》2022,(6):10-11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镇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镇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镇江时的谆谆嘱托,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沙勇  顾兴 《群众》2013,(5):51-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发展”,不可忽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民营企业担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5.
顾晓彬 《群众》2023,(20):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近年来,常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美丽常州新画卷。  相似文献   

6.
赵敏 《淮海论坛》2013,(1):18-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生态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则集中表现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如何变“高”为“低”。是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社会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23,(15):15-15
新华社杭州8月15日电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柴静 《群众》2023,(11):68-6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连云港调研时强调,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对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关要求。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基,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连云港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沈志强 《今日浙江》2010,(14):39-39
近年来,衢州市充分发挥地处钱江源头的生态优势,以低碳发展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以低碳发展增强经济转型升级活力、以低碳发展构筑经济转型升级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张小辉 《群众》2023,(1):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辐射重叠区域,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板块,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新时代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43-44
答: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为我们指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  相似文献   

13.
陈鹰 《今日浙江》2008,(17):38-38
树立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观,就是要把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省委、省政府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旅游业来说,就要切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来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达到生态文明,则需要我们通过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来实现。一、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关系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大发展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预示着我们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生产方式的转型选择。三大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奉节县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三峡水库容量3940亿立方米,长江奉节段43公里容量50亿立方米。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抢占区位节点,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的需要;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的需要;是在立足建设“三大空间”、培育发展“四大产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空虚的长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的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时代呼唤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取经过五至十年的发展,把内蒙古打造成21世纪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战略基地,发展以低碳化新型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努力打造发展低碳经济的六大基地。  相似文献   

18.
谭军 《群众》2014,(9):17-18
绿色发展是破解矛盾的总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部署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绿色生态文明时代,标志着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要从绿色发展着手。绿色发展是关系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强调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英武 《群众》2022,(5):29-30
绿色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特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形态,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取得新突破,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不断深化,产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王浩鸣 《政策》2008,(7):33-34
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是贫困山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贫困山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富民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们围绕英山绿色资源做文章,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有效地把山区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个漫山新绿、清流如练、桑青茶翠、小楼掩映的秀美英山,正在大别山南麓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