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出现了新的进展。继美国在2011年高调推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并诱导日本加入TPP谈判后,日本与欧盟启动了自贸区谈判,中日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也宣布启动。而美欧自贸区谈判在停滞十年后旧事重提,重新启动谈判,不仅对美欧双方的经济,而且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HS6码商品贸易和RCEP协议中承诺关税减让表计算出各国相对基期的实际关税减让水平,采用静态资本市场闭合和稳态资本市场闭合进行GTAP模拟,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RCEP对贸易网络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1)RCEP签署会增加世界总福利和生产总值,并促进成员国出口,改善成员国收入贸易条件;(2)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加入RCEP将为两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香港地区加入RCEP协议将增强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台湾地区加入RCEP将通过贸易扩大效应和巩固东亚地区重要国家的贸易纽带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3)中国大陆在RCEP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加入RCEP将增强两地区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安排,RCEP所取得的突破不仅有利于改善区域贸易与投资环境、增强区域供应链、推动经济复苏,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自由化、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注入了前行的动力。同时,它对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RCEP以市场准入、规则、合作为支柱,具有开放包容、全面、高质量、互惠等诸多特点,并突出东盟方式与东盟中心地位。RCEP的后续生效实施与适时升级,将面临成员差异性与利益诉求复杂性、外部因素牵制、既有FTA规则的多样性与整合的难度、区域身份认同与大国协调等现实问题的挑战,仍需要以渐进灵活的方式,不断推动其深化和拓展。中国应一如既往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推动RCEP尽快生效。既要助力东盟提升凝聚力、加强大国协调,也要加速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加快与东盟成员的FTA构建。应不断提高规则利用率,充分发挥FTA本应具有的效应,以制度型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区域制度性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杨盼盼  何帆 《当代世界》2013,(11):45-48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区域贸易谈判出现了新一轮高潮。首先,这是因为多边贸易谈判出现停滞。2008年多哈回合终止后,尽管WTO成员国经历了多方努力,但至今为止,多哈回合的谈判都没有正式恢复,世界各国客观上需要新的贸易规则,亚太地区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来源地更是如此。其次,美国近来推动"重返亚太"战略,加速了亚太地区的区域贸易谈判。在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制定新型贸易规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自贸区建设与历次经济危机推动了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进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得以建立,这是亚太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就.RCEP补充了中日、日韩等经济体间的自贸安排空缺,标志着东亚经济圈正式形成,预计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RCEP在货物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RCEP会对其他主要的亚太区域经济机制产生积极影响,有力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樊莹 《当代世界》2021,(8):53-58
2020年11月15日,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均处于十分严峻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5个亚太国家的代表,在经过8年31轮正式谈判和400多场磋商后以视频方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虽然目前RCEP还处于成员国国内立法机关批准阶段,但是作为迄今世界第一"超大型"自贸安排,其签署后已引起了各方空前的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较好地整合了不同自贸协定之间的差异,体现出全面性、先进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变局的演变.在此背景下,签署RCEP对于增进政治互信、提升经济福利、改善地区治理、提振全球化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短期内,RCEP有助于亚太地区各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通过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复苏.从长期看,RCEP不仅有助于改善地区发展环境,促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亚太乃至全球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大陆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然而,台湾地区却尚未成为RCEP成员。本文基于RCEP区域价值链视角,通过关税数据和GTAP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短中长期维度,考察了RCEP对台湾制造业贸易的“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台湾与RCEP区域内各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紧密,且深嵌于区域生产网络之中,即便在短期,台湾也面临被“挤出”区域内生产网络的风险,在中长期,台湾传统优势产业被“挤出”区域生产网络的风险更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有两个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慢的情况下,东亚地区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活力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地区内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合作日益活跃,东亚地区所拥有的经济潜力,使本地区经济在90年代仍将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0.
东亚地区格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战后至今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复杂的演进历程。但是,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却与欧洲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用欧洲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般模式来衡量;同样,它的未来演变趋势也将呈现现出与欧洲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和台湾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贸易摩擦与争端也与日俱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双边区域一体化,不仅可以使贸易摩擦尽量最小化,还可以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两岸贸易近几年呈现增长态势,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为了深化双方经济全面整合,两岸积极探讨协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方式。2010年1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两会专家商谈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让位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必将出现欧、美、亚洲三大自由贸易区三强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关键在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变及世界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争端解决机制是自由贸易安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一个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协议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RCEP而言,构建一套争端解决机制显然十分必要。目前,依据司法水平的高低,主要有三种争端解决模式,即政治解决模式、混合解决模式、司法解决模式。在RCEP构建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选择何种模式则受到经济联系程度与相对实力差距、成员方数量、成员方愿意提交管辖的领域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在RCEP争端解决机制构建方面,需要重点围绕争端解决的适用范围、磋商机制、时效、透明度等内容来展开,同时东盟现有的五个"10+1"FTA将成为RCEP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中国作为推动RCEP谈判的主要国家,应该坚持在RCEP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中采取混合解决模式,通过设计争端解决机制的涵盖领域,对不同优势领域进行特殊安排,并推动建立常设机构来保障争端解决机制的实施,而且中国应抓住RCEP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契机,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是全球范围内产供链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全球产供链重塑背景下探索深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转型、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产供链正加快重塑,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目标引领,深化价值链、供应链和互联互通合作,推进以人为本的数字经济多维合作,通过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强化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新形势下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将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供助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23年,世界经济延续了2022年的下行趋势。尽管全球就业形势有所改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全球债务风险高位累积,贸易投资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颠覆性技术带来深刻复杂影响、歧视性区域主义加速兴起与扩散、“去风险化”政策加剧全球经济“脱钩”风险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开启金色十年新征程成为世界经济值得关注的主要特征。世界经济“再全球化”、全球生产与交换数字化、全球经济发展低碳化、国际经贸关系政治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成为影响深远的趋势性变化。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短期和中长期因素依然很多,其中关键变量之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能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经济挑战。从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  相似文献   

16.
王帆 《当代世界》2024,(1):8-15
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发展与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两场局部战争影响深远,三大地缘政治板块明显活跃。国际格局发生裂变和重组,竞争态势下“小多边”俱乐部加速形成,使“脱钩断链”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严重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正在导致经济碎片化。欧洲发生“新冷战”的可能性上升,“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助推地缘格局版图重组。人类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方向性的引领和选择。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以自身持续发展为世界进步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格 《当代世界》2020,(1):4-11
2019年,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加速发展演变。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大国之间竞争激烈、博弈凸显,导致国际经济政治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贸易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加剧。全球治理面临突出挑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接踵而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尽管遭遇了各种新的挑战和风险,但中国外交巨轮不为任何迷雾所惑,不被一切风浪所阻,坚定而稳健地沿着既定方向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增速陡降、失业率上升、贸易与跨境投资减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等负面反应.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先后采取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纾缓困境、提振经济.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空间极为狭窄的局面下,非常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造成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并产生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给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实体层面的重要议题.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走向,疫情能否被成功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将受宏观与微观层面各种非疫情因素扰动.未来,中国将努力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带动作用,为全球与地区经济治理、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当代世界》2023,(12):18-23
百年变局与地缘政治推动全球产供链重构向从未有过的维度转变。在一些国家“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政策的刺激下,全球产供链安全需求急剧上升。美欧产业政策和产供链战略调整对全球经济格局影响明显,全球地缘经济秩序构建中经济与安全的平衡发生历史性变化。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产业政策,直接参与全球产供链重构。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供链布局,将安全置于首位并将数字化和绿色低碳作为贸易投资决策重要考量。未来全球产供链重构仍将受制于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持续的政府干预,这一演进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正>亚洲经济正在崛起,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体系。未来10—20年,随着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世界市场体系、全球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结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发展格局等,都会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亚洲经济和"亚洲世纪"也必将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首先,亚洲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欧洲、美国和亚洲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亚洲生产总值、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在全球所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