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夏鸣 《群众》2012,(2):59-60
研究“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设计并试行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转变,能够形成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持续双赢。  相似文献   

2.
刘富金  孙仁军 《群众》2011,(7):57-58
去年以来,后白镇抓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和“三新”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实施万顷良田“整村拆旧”与新社区建设“统一建新”、土地复垦与发展农业园区有机结合,形成了“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乘数效应”,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加快农村转型升级、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宜 《群众》2011,(1):80-80
以“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万顷良田工程”试点在江苏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工程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民迁移到城镇,腾出土地建设大面积、高标准农田,实现居住集中、耕地连片。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五大区块”开发、“五个一体化”建设和“五项工程”推进为重点,有效整合城乡要素资源,全面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加强立法探索 保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元文 《新重庆》2007,(6):19-19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构想.是深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实现重庆新的振兴的重大举措。从法律和制度上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如何进行保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立法探索.我认为.重点在于抓住“三个统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智勇 《新重庆》2007,(7):14-15
重庆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那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突破口应在理念上,统筹城乡发展滥觞于“三农”问题.突破于就农论农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以城促乡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应是城乡互动转化,即加快城市化进程,靠市民化(把农民变市民)解决农民问题;靠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示及上海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国外的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国内的经验主要有苏南“乡镇企业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以工哺农、城乡结合的大城市城乡统筹模式;中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点的嘉兴模式;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的重庆城乡统筹模式等几种。上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重点仍然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建设和加大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力争在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五个统筹”。实施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也是搞好“五个统筹”的首要内容。城乡统筹战略是中共中央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决定了重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贯彻“314”总体部署,最关键、最现实和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城乡统筹发展。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根本上讲,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最首要和最基础的是在于农村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力提升.即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唐军 《重庆行政》2011,13(1):105-107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严峻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2007年6月,中央批准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是在重庆这样一个具有中等省构架和欠发达省特征的直辖市,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0,(13):64-64,F0003
以“两分两换”理念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以下称“两新”工程)建设,是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平湖市新仓镇分别被嘉兴、平湖列为“两分两换”改革试点镇,在平湖市率先开始了“两新”工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近年来,南充市立足川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现实,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作为助农增收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事来抓,收到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南充经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南充经验”是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温彪 《传承》2011,(4):46-4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兴业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后发展的新建县,需要从强化五个理念入手,结合县域实际,积极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彭赟 《岭南学刊》2012,(5):85-89
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对"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差异进行探讨,广东应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广东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双转移",持续"造血"粤东西北;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培育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缩小贫困地区的经济差异度;推行"地票"交易,让边远地区的土地增值,缩小土地级差,增加农民收入;应积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欠发达市县政府财力与事权很不匹配的状况;大力督促和推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可顺祥  张晓松  洪波 《创造》2012,(4):88-89
从农村发起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余年,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仍是待解难题。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从实践中寻找答案。近年来,开远市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远见,强势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成就,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先试的样板。  相似文献   

16.
王建莲 《群众》2012,(6):61-62
实现“两个率先”,文化是灵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当前,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首先,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城乡统筹要求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科学组合,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城乡共富”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求。工程实施以来,云阳县紧紧围绕“稳定粮油生猪生产、提升主导产业、壮大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重点放活山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的工作思路,采取“兴产业、育龙头、带农户、促增收”等举措,大力发展牛羊、柑橘两大主导产业和八大特色产业,倾力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攻坚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宋泓 《新重庆》2007,(6):10-13
汪洋书记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最关键、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城乡统筹。近日.国务院批准我市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政法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神圣使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洪锦华 《群众》2010,(5):31-32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了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时间节点,大力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涵盖城乡的奋斗目标。建设“创新扬州”,需要工业和农业共同提升;建设“精致扬州”,需要城市和农村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20.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