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颖 《当代世界》2013,(3):48-50
肇始于2010年底的中东地区动7荡至今已过去了两个年头。期间,已有四个国家发生了政权更迭。起初,包括阿拉伯知识阶层在内的国际各大智库皆对事态发展持乐观预期,认为它是一场推动该地区向前发展的正向行动,并赐之以“阿拉伯之春”的美称。然而,时隔两年,当事国不仅没有实现其预想的政治稳定与强大、经济发展与繁荣、社会祥和与开明,反而随着事态向纵深发展,各种矛盾引发的冲突将该地区形势带入到了任何人事先都未曾预料到的动荡}昆乱境地:地区伊斯兰政治力量借机强势崛起,并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主角;  相似文献   

2.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4):24-27
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于2010年底爆发了迅猛的民众抗议运动.以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运动推翻为起点,统治该地区数十年之久的诸多政治强人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运动浪潮波及埃及、利比业、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场一夜之间出现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令美国政府深感震惊,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美国政府和智库频频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琪 《当代世界》2013,(5):19-22
2010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浪潮首先推翻了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此后,在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同长达几十年的强权统治相继倒台,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阿拉伯之春”来势之迅猛使美国措手不及。由于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运动主要发生在美国的阿拉伯盟国,美国担心这些国家的政权变更将会导致政权落入伊斯兰激进势力或伊朗代理人之手,从而动摇美国在这一地区多年来精心构建的有利于美国的地区稳定框架,因此,美国最初的态度是踌躇不决,并一再表示美国政府希望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能够通过与民众对话和改革来缓和国内局势。  相似文献   

4.
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导致政权变更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其示范效应很快波及埃及、也门、利比亚、叙利亚等北非、西亚众多阿拉伯国家,至今仍未消退,此被称作“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地区形势与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6.
从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到肇始于美国华尔街的“全球占领运动”,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爆发不同程度的社会抗议活动,2011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愤怒之年”。各国国情不同,动荡形式各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特征,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社会动荡新特点、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孟祥青 《当代世界》2011,(12):17-21
2011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如果用一l爪字概括就是“乱”。西亚北非动荡先后蔓延到十多个国家,一些国家政权倒台,一些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利比亚内战也引发了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从而创造了冷战后西方大国干预地区事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佛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中东问题专家格里高利·高斯三世(F.Gregory GauseⅢ)在美刊《外交事务》2011年第4期以《中东研究缘何错失阿拉伯之春:威权主义稳定性的神话》为题撰文指出,美国学者夸大了阿拉伯威权主义政权的稳定性。作者认为,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与军队不只是同盟的关系,后者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前者的异己力量;经济自由化改革所产生的贫困、分化、腐败,以及中产阶级的民主要求,共同削弱了阿拉伯威权主义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际政治形势与上一年一样,也是“乱”字当头。从日本福岛核灾难到欧债危机;从美国“重返亚太”到俄罗斯搞“欧亚联盟”计划;以及从“阿拉伯之春”高潮迭起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球扩散、  相似文献   

10.
3月上旬的中东时局变化之快,令世人瞠目结舌,也令世人深思:中尔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在崩溃? “人民的力量和权利”在改变中东的外貌?中东伊斯兰回教国家也在产生1989-1991年的“苏东波”?这是美国的推动,还是中东国家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自发行动?被西方称为中东的“自由民主长征”,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发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2010年12月17日发端于突尼斯的所谓"茉莉花革命"算起,"阿拉伯之春"在西亚北非肆虐已有一年有余。在这期间,西亚非洲的动荡使得埃及、利比亚、也门威权政权相继倒台,叙利亚和伊朗局势成为新的热点。然而,仔细考察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所谓"阿拉伯之春"初步显现出来的阶段性成果,不难发现西方国家的战略密谋。埃及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继《2011:阿拉伯之春》后再次在非洲新闻网  相似文献   

12.
魏伟 《当代世界》2009,(10):40-41
2009年第三季度,各国政党围绕执政权的斗争不断升温,推动世界政党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发展。一些国家政党明争暗斗,选举中互相纠缠;一些国家政党合纵连横,蓄力挑战政权;还有许多国家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主打革新、惠民牌,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凝聚党心民心,为取得政权或巩固政权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中东剧变已经历六个年头,许多国家引入西式民主,不仅未能实现所谓“民主”、“自由”,反而使地区陷入“乱而不治”“破而未立”的尴尬境地,催生更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引发教派纷争、民族矛盾、政局动荡、经济下滑、民生凋敝。“走什么路”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艰难抉择,地区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15.
魏伟 《当代世界》2013,(2):29-32
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保持稳定,局部不确定性仍较突出。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生态深刻演变,政党极化现象继续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下滑影响政治稳定。西亚北非国家政治转型困难重重。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选举运行平稳。朝鲜、越南、老挝、古巴执政党抓党建、谋发展,巩固政权根基。  相似文献   

16.
门小军  刘杰 《国际展望》2022,14(2):99-122
桑德斯竞选运动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争取激进变革的新生群众运动对经济不平等现象蔓延的不满情绪,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扭转经济不平等核心诉求重新进入美国政治议程的选举体现。通过重塑政治话语,桑德斯竞选运动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从美国社会中的负面政治标签变成时代思潮,促使左翼政策纲领从边缘主张变成主流议题,激发了年轻人和激进左翼的选举热情,并唤醒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催生美国激进左翼选举联合的可能性,其政治遗产对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民主党和激进左翼的政策取向和选举策略,将为若干年后“另一个桑德斯”的选举成功开启了“奥弗顿之窗”。桑德斯竞选运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美国激进左翼政治的重大进展,虽然较难引发美国政治机制的革命性变化,但却可以从推动形成和实施左翼政策纲领的层面促进美国国内政治领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独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导的国际力量击败和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阿拉伯之春"导致多个阿拉伯国家区域影响力骤降,这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中东的区域战略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伊朗试图通过宗教共同体策略、波斯湾战略、"抵抗轴心"策略、"波斯文化圈"策略以及与美国以外的世界大国开展合作等方式巩固既有成果。但伊朗若要维持或继续提升区域战略地位,仍面临美国的打压、地区敌人的敌视以及国内发展困境等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9.
路程 《法制博览》2008,(12):31-31
朋友,在这个季节,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至少,在最近发生的西藏事件及奥运会火炬传递事件中,笔者再次发现了西方某些媒体的“偏见”。以分裂中华为背景的西藏打砸抢事件。竟被西方某些媒体美化为所谓追求“自由”与“人权”的“民主”运动,中国政府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做法竟被其丑化。连发源于西方、承载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惨遭西方反华势力的“绑架”——这真是一个莫大讽刺!  相似文献   

20.
殷罡 《当代世界》2008,(4):17-18
2008年5月14日是第一次阿以战争正式爆发60周年纪念日。根据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通过的第181号决议的安排,独立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应该在1948年10月1日之前建立,两个国家应该结成“巴勒斯坦经济联盟”。60年过去了,以色列早已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强国,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依然没有建立。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回顾,可以发现:巴勒斯坦人的自主斗争和内部统一始终是巴勒斯坦能否实现建国目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