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虽然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在新一届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但其代表的温和派遭到了国内保守派的强烈抵制。随着特朗普政府采取敌视伊朗的政策,以及沙特为代表的地区反对势力的不断施压,对开启第二任期的鲁哈尼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6)
正这不仅是一次对鲁哈尼执政能力肯定与否的民意投票,更是对伊朗未来道路改革或保守倾向选择的投票。改革派在这两场选举中的突破,可能为鲁哈尼谋求2017年连任总统增添助力。伊朗2月26日新一届伊斯兰议会和专家委员会选举,不仅是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和经济制裁解除以来的首次全民选举,更是伊朗自1979年革命以来首次在同一天举行"两会"选举。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5年伊朗核问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后,2016年2月底伊朗又迎来了国内重要的政治选举——第十届伊斯兰议会选举和第五届专家会议选举。此次选举结果表明了渴望稳定与发展的伊朗民众对鲁哈尼总统执政近三年的肯定,也预示着伊朗未来的发展道路将更加务实和进取。  相似文献   

4.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14):70-73
内贾德的8年保守执政期,让伊朗民众开始"民心思变",而原本不被看好的鲁哈尼得到改革派前总统哈塔米的绝对支持而当选,足以说明一股新的改革势力在崛起。6月18日,伊朗大选结束后的第四天,即将离任的内贾德收到德黑兰刑事法庭传唤,被要求回应议长阿里·拉里贾尼提出的指控。这一天,他还会见了伊朗新当选总统哈桑·鲁哈尼。对于内贾德来说,立场温和的前首席核谈判代表鲁哈尼无异议当选第11届总统,简直是代表民众抽了他的耳光,正  相似文献   

5.
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历史记忆等因素制约,伊朗政党发展不平稳,制度化程度不高,群众基础薄弱,自身作用有限,主要依附于保守派或改革派两大政治阵营影响国家政治发展进程。2013年鲁哈尼就任伊朗总统以来,伊朗政党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伊朗强硬保守派势力趁机抬头,派系斗争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7.
2017年5月19日,伊朗将迎来第12届总统大选.从时点上看,此次选举是继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伊核协议后,以及2016年伊朗进行议会、专家大会选举后,该国举行的又一次全国性大选.从内部来看,这是伊朗政坛各派力量围绕国家权力、治国理念、发展道路的又一次博弈.从外部来看,这是影响伊朗未来5—10年发展方向、事关该国能否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鉴于此,各界目前对伊朗政局如何演变、大选能否顺利举行、鲁哈尼能否连任等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希望就此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0.
伊朗伊斯兰政权创立伊始,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三权分立的治理方式就被嫁接到法基赫主宰的伊斯兰政权体系上,选举制度被纳入伊朗的政治系统中,并为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依据,由此而形成的“伊斯兰民主”,在中东地区可谓独树一帜。因此,选举乃是伊朗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选举,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否则,选举结果就很难被选民所认可,甚至会引发激烈冲突。2009年6月举行的伊朗第十届总统大选,围绕着是否存在选举舞弊问题,最终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性示威并演化为深刻的政治危机,不仅对伊朗政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对未来伊朗政治发展道路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于时语 《南风窗》2007,(7):74-75
伊朗崛起和区域影响上升的后果,不单单是所谓“什叶派新月”的浮现,而是伊朗政权代表的伊斯兰宗教民主在大中东地区的蔓延,再加上伊朗的伊斯兰核武后盾,将意味着美国依仗军事强权和“温和”专制阿拉伯政府的中东政策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2.
箭在弦上据以《国土报》8月25日报道,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已任命“超级鹰派”、49岁的空军司令埃利泽·沙基迪为“伊朗司令部总指挥”。这无疑为这场看似“箭在弦上”的战争又增添了一丝杀机。8月31日联合国给伊朗的期限已过,伊朗却寸步不让。对于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来说,伊朗直接的核威胁及军事威慑,已成为它最大的心病。以色列国防部认为,伊朗对核计划的追求“意味着战争将无法避免”。对于今后“巴比伦行动”是否会在伊朗重演,有人认为,有了袭击伊拉克核设施的先例,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伊朗核问题和美伊关系进展,尽管更多涉及国际政治,但其重要障碍之一则是美国国内政治。除了内贾德执政的强硬伊朗时期,自霍梅尼逝世后至今的整个美伊关系更多是受美国和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响。这在2013年伊朗政治生态转向温和、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体现得尤其明显。以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伊核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和落实为标志,伊核问题和美伊关系显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但这一积极进展却引发美国内反伊政治力量的更大反弹,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制裁方案和美国国内对更多制裁的激烈讨论,说明基于伊朗人质危机的反伊民意和犹太人团体的反伊游说仍是中短期内美国内反伊政治的主要来源。就现有趋势判断,反伊政治未必能够阻止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和最终签署全面协议,但的确会成为美国取消对伊主要制裁的障碍。如果制裁不能取消,伊核问题的解决和美伊关系缓和将不具备持续下去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以及美伊关系适度缓和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需在发展与伊朗经济合作时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充分虑及美国制裁所造成的长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之前,曾与伊朗达成默契:伊朗保持中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会殃及伊朗。然而,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伊朗,指责伊朗支持包括“基地”组织、“哈马斯”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和企图发展核武器等,并支持伊朗国内的动乱,企图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朗政权。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指控,并指责美国“干涉内政”,“制造混乱”,两国矛盾骤然激化。一时间,关于美国要用“煽动动乱”、“策划用恐怖组织”甚至“动用武力”等手段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猜测四起。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9日,伊朗致函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拒绝了将低浓缩铀送到海外加工来交换核燃料的协议,而次日即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周年之际。西方媒体认为,此举是伊朗无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而发起的挑战,伊朗核问题又陷入新一轮“紧张周期”。  相似文献   

16.
美、以对伊朗开战将意味着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从波斯湾到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中东危机弧”崩裂时刻的到来。但即使德黑兰发生政权更迭或颜色革命,伊朗均不太可能停止核活动,至少是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伊朗政治的民主化成分大大限制了伊朗社会“塔利班化”的可能,而属于新保守派的内贾德政府上台一年来,在经济领域的毫无作为已引起民众的逆反情绪。不难想象革命27年后,伊朗知识界方兴未艾的公民社会讨论将可能成为诱引伊朗威权政治派别斗争激化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2008,(5):55-55
3月17日,根据伊朗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包括“联合阵线”和“包容联盟”在内的伊朗保守派在14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得约70%的多数席位,保守势力继续在伊政坛占据强势地位。 3月20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任命荷语基督教民主党领导人莱特姆为新首相,莱特姆当天下午率领来自比联邦议会内五大政党的14名新内阁成员宣誓就职。至此,比利时长达9个多月的组阁危机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4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留给伊朗的30天“最后期限”到期。到目前为止,伊朗不仅没有任何中止铀浓缩活动的迹象,其最高领导人反而发出强硬威胁,称将以“双倍力量”回应美国的打击。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2月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至今,其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际社会努力寻求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不同消息渠道曾多次传出以色列准备采取空中打击的方式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再现1981年“巴比伦行动”的消息。面对军事打击的威胁伊朗方面也毫不示弱,最近的半年内,伊朗举行了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外界表明伊朗不惧怕外国军事力量的干预,并击败任何国家入侵的决心。见此情景,人们不禁要问,以色列会不会对伊朗发起空中打击?伊朗有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空免受外敌入侵?对于以色列空军的情况,前文已有详细的报道,大家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人们对伊朗的情况却知之甚少,由于很少与外界接触,伊朗武装力量的真实情况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让人难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