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指城市通过诉诸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式,激发和吸引城市内外的积极因素自愿参与城市建设以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主要涵盖文化整合力、社会凝聚力、人口素质力、政府公信力、城市辐射力等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人类文明的程度。文化构成城市的内核,体现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充分认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作用1、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文化体现城市底蕴,是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从历史看,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外形设计、装饰装潢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向发达城市聚拢,成为“旅居”发达城市的过客。新城市移民的到来。充实了城市的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新移民进城的还有新移民所代表的文化。新文化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城市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也随之浮现。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20,(3)
城市的品牌承载着城市历史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打造富有特色的视觉符号与城市品牌形象,对于增强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品牌效应以及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极为重要。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构建海南城市品牌新形象,对于增强自由贸易港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提升城市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树立全新理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城市品牌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的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兴 《理论月刊》2008,(5):57-59
城市农转非新移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新移民,其社区具有明显的乡村文化特征。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里,还存在着低俗的、有害的群体亚文化。只有对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进行系统的文化重构,才能更快地促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亚文化跨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素质,从而使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能够最终实现从乡村文化、落后的文化状态向城市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转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闵敏 《求索》2011,(12):88-89,74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提出来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和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社会语境下,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发展机制,最后以我国西部重镇西安市为例,阐述了文化传媒之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实践策略,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鉴。  相似文献   

10.
黄昌富 《理论月刊》2002,(12):124-125
城市是当代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密度载体;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功能、风格、持续发展能力;要提升三峡区域城市形象、优化其功能、美化其景观、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三峡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城市面目单调乏味和城市人群精神状况堪忧的现实焦虑,城市文化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对策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建构美学品格、改善城市人群精神状况以及从根本上塑造城市精神与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作用.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城市文化软实力兴起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的大视野之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文化的地位,也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实力的彰显和城市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城市之根眼".领略一座城市的风貌,评价城市现代化进程,不仅要看经济建设,而且非看她的文化不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源起盘龙城,楚文化刻录着她文明进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宏 《前进》2009,(5):34-35
城市文化品牌蕴育着鲜活的文化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的象征。近年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晋中”,全力塑造知名城市文化品牌,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有力地促进了晋中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它为城市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其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规律的特点引领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使城市自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统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观念。它推动了城市创新,开创了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杨矿 《新重庆》2007,(2):40-42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在承载建筑、经济的同时,更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一座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种文化产生、形成、繁荣的演绎过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和经济水平。可以说,城市因文化而生、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兴,人类创造和发展的城  相似文献   

17.
徐翔 《思想战线》2012,38(4):116-120
在当前全球文化体系扩张和文化政治格局中,需要重视"城市帝国主义"的后殖民文化逻辑和强调"回到城市"的文化诉求。城市帝国主义具有不同于文化帝国主义的内在逻辑,其文化"后殖民"的手段和标的不是文化而是城市,不是文化的本土性而是城市的本土性,对城市生态、话语、安全等带来重要冲击和潜在风险,应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构建中加强重视和前瞻关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在城市崛起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城市文化价值和"城市自觉",避免城市地位的日趋重要以沦丧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为代价。城市文化研究要注重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城市谱系转向城市帝国主义的文化谱系,从文化城市性转向文化城市间性,从城市文化学转向城市政治学,从城市再生产转向城市再生产方式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服务因其特性承载着愈来愈多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而日益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成为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重要体现和幸福要素。  相似文献   

19.
谢春红 《岭南学刊》2013,(1):115-118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城市最终为的是一种富足而文明的生活。文化即人们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文化为的也是一种高雅而惬意的生活。正因为"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得现代城市与文化紧密相连。随着21世纪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文化日益成为与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无形力量,驱动着21世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冬梅 《求索》2012,(7):145-146,123
现代化正在以城市统一模式的构建,削抹着各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文学正迫切地呼唤着关于城市个性城市历史记忆的书写。90年代的女性城市书写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不只关注了"性别"和"消费",同时也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正是她们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锐感知,把潜藏在城市表象下丰富的文化根系之发展变化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不会消失的文化个性存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