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海淀区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2004年起,到目前已有2万多名郊区农民转为城市户口,成为城市“新市民”。为了让这部分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区域发展需要,海淀区坚持从“四抓”人手,全面打造新市民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市民小说崛起,王朔、池莉等人开启了充满市民文化精神的文学空间。然而,诸多研究多以西方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时尚、热点理论话语来解析中国当代新市民小说和“王朔与池莉现象”,而忽略了它们生成的本土性原生态语境,牵强附会之处甚多。自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国市民文化精神以及西方近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构成了当代新市民小说和王朔、池莉作品中的具有新质的当代市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设施一流的公办学校享受优质均衡教育,在全市率先拥有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在“家门口”与本地市民共享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遍地开花的新型社区享受幸福舒适的异乡生活……越来越多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在宁波市北仑区48万新市民的一种常态生活。  相似文献   

4.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辛勤的汗水为群众排忧解难,用一颗热忱的爱心为社会做好事,展现出一个来京务工人员的动人风采,人称海淀区田村路上的“活雷锋”——张喜忠。2008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奉献奥运好市民”、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志愿者之星”。2010年被评为“文明北京新市民”“首都治安志愿者标兵”。2011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还被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万名孝星”。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卫东  乔庆智  王丽君 《前沿》2013,(11):20-24
我国的城市化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和飞速推进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村民变成居民,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把广大农民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城市新市民,实现城市化推进与市民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课题选取了呼和浩特市为例进行调研,同时参考了全国一些典型城市的工作做法,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市民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视野中的城市化新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洪辉 《桂海论丛》2004,20(5):53-55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变成市民。城市化新市民在转变为合格市民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条件和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必然要面临各种冲突和社会失范。通过社会调适城市化新市民的角色冲突,改变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建立新社区等可以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早日转变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采用O-Logit模型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涌现的“新市民”就业稳定性与其信息素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作出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市民的信息素养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其就业稳定性的正向影响,但(异质性检验显示)其显著性因新市民的所处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而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中西部地区新市民,男性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女性新市民,高学历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低学历新市民。  相似文献   

8.
李培林为该书所撰《序》中介绍说:“本书以新市民社会管理为中轴展开,分析和阐述了新市民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生活管理和教育培训。在经济管理方面,探索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的劳动管理和劳动权益维护、新市民活跃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新市民经济的科学发展等。在政治管理方面,研究了新市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参与、政治管理和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0,(5):26-28
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重要一年。为巩固和发展首都文明风尚建设成果,根据中央文明委2010年工作安排和北京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首都文明委决定,2010年全年持续深入地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以“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行动口号,以建设文明北京为目标,以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等六大文明引导行动为载体,重点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1个突破口“倡导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10个品牌文明团队、100个“文明北京新市民”、1000个文明示范楼门庭院、10000名孝星),着力加强市民公共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力加强公共环境和秩序文明引导,着力提高窗口行业文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世界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中农民变市民的社会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重庆市由农民转为市民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到2020年。重庆将有800万农民将变成市民。如果在此过程中不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关注新市民的心理需求,加快相应的保障体系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3,(8):24-24
2012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把道德讲堂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诵道德经典、听道德评议、作道德承诺等形式,实现了道德教育的项目化、实践化、生动化、平民化,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各个领域的517个“道德讲堂”,其中村社区道德讲堂105个,机关单位道德讲堂235个,学校道德讲堂37个,企业道德讲堂55个,新市民道德讲堂85个,苏州市级以上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全部建立道德讲堂,每个道德讲堂严格遵照“五个一”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新市民群体日益庞大,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住房问题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大量新市民被排斥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住房获取困难、社会融入问题较严重。文章根据现有文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住房保障政策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新市民社会融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海曙:创新“新市民”教育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居住、谋生创业,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加强“新市民”的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广大进城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3,(12):23-26
按照黑龙江省委率先实现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年时间再造了100多座牛念宜居垦区新城,城镇化率达到了85%,65万职工家属进城成为垦区“新市民”。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3,(1):2-F0002
近年来,张家港市塘桥镇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奋进目标,全力打造以“现代化新城区、高端化新产业、素质化新市民”为内容的“三新塘桥”,全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稳健向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水平持续攀高、文明质态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正>“青新市民”:一个群体与一个工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户籍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从1980年的7.18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6.52平方米,2017年,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80.8%,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不过,大城市青新市民蜗居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7.
按照首都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北京市流管办、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妇联9家单位联合开展“文明北京新市民”典型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大力实施“三百三树”工程,即“百个社区百所市民学校培育百万文明市民,选树道德模范、文明新事和文明市民”,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培训,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7,(2):5-5
据《上海新闻晚报》2007年1月15日报道,上海“两会”召开前,东方网与上海新闻晚报合办的《百姓“议案”》开始向市民征集建议意见。《百姓“议案”》栏目登于东方网新闻主页面,方便市民登录。去年“两会”期间,《百姓“议案”》共征集到市民的意见、建议2800余条,有关房产、城市交通、教育的百姓“议案”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其它市民关注的话题还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法制、社区服务等十多个领域,其中有近百件由记者带人了“两会”现场并提供给代表、委员参考,其他的部分百姓“议案”也转交给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百姓“议案”》已成为上海市民参政议政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4,(6):27-27
为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当好东道主,北京市将分阶段开展“迎接APEC,精彩北京人”市民群众文明实践活动。重点围绕“营造环境氛围、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质”三项任务,组织开展好“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文明引导行动和志愿服务行动,展现首都北京“最美城市最美市民”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