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巴基斯坦军事政变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刚好一年以前 ,1 999年 1 0月 1 2日 ,巴基斯坦发生武装政变 ,以陆军参谋长佩尔韦兹·穆沙拉夫为首的军事当局推翻纳瓦兹·谢里夫总理的民选政府 ,实行军事管制。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的第三次军事政变。在巴基斯坦独立 5 2年短暂的历史上 ,共发生了 3次军事政变和存在 4届军管政府 ,军管的时间长达 2 5年。巴基斯坦独立的时候是按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建立代议制政府的国家。军队反复介入政治和较长时间掌权既说明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也表明代议制政府的脆弱。为什么巴基斯坦反复发生军队卷入政治 ?为什么巴基斯坦的民选政府又那么脆弱 …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冷战时期巴基斯坦军队与美国相互的认知和政策取向,并以卡特执政时期对待齐亚·哈克政府的态度转变为例,分析其对美巴关系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于冷战时期美巴关系中的巴基斯坦军队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消失打破了长期存在于南亚地区的巴美和印苏对抗的战略格局。苏联的解体和苏军撤出阿富汗使巴基斯坦失去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南亚政策,在加快步伐改善与印度关系的同时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使巴长期借助美国抗衡地区大国印度以及遏制印度在南亚称雄的外交政策受到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民选的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在力求稳定国内局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务实地调整对外  相似文献   

4.
今年巴基斯坦的大选是其国内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自此进入民选政府执政时期。原执政党“皇冠落地”.人民党“东山再起”,穆盟(谢)异军突起,宗教政党分崩离析。各政党的实力消长,重构了巴基斯坦的国内政治版图,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委内瑞拉在1958年建立民主体制之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和可治理性,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实行经济模式转型以来,委内瑞拉面对着一场可治理性危机,其表现为民选政府愈来愈难以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大规模、长时间的罢工、示威和严重的暴力冲突频频发生;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政治分歧加剧;国家机器内部出现分裂乃至对立,严重限制了政府的执政能力;猖獗的腐败现象损害了民主体制的合法性,多起未遂军事政变的发生对民主体制构成严重威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看,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委内瑞拉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落后于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民选政府的执政能力不足,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两大传统政党的衰落和政党体制的破碎化削弱了民主体制的社会基础和功能作用.为了应对可治理性危机,委内瑞拉政党和政治体制都需要进行自我改革,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势力日益活跃,其恐怖袭击活动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从部落区向境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外扩散,严重威胁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殃及中国在巴人员和机构的安全。"9.11"以来,穆沙拉夫政府派出10万军队进驻部落区打击极端主义势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受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仍不时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之始至20世纪末,巴基斯坦的国内政治一直呈现出反复变化和不稳定的特征。进入21世纪以后,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拟就军人统治再到民选政府的行政转换、宪法的两次修正、司法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影响的加大及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四个方面来对这些变化做尝试性一个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相比美日、美韩、美菲、美澳这四大亚太同盟关系,美泰同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发展近年来磕磕绊绊,时而游离,时而受挫.截至2014年底,在美国亚太五大缔约盟国中,泰国是唯一未与美国建立外长加防长的“2+2”年度对话机制的国家.一方面,美泰对彼此的军事安全需求仍很强大,军事同盟2012年获得有力提升,全方位军事合作也在向前推进,尤其是泰国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协调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另一方面,美泰在军事合作中相互间也存在诸多不满.泰国政治斗争导致政府频繁更换,2014年泰国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陆军司令巴育将军随后担任总理.美国认为,泰国内乱迟滞了美泰军事合作,同时泰国非常注意美泰军事合作对中泰关系的影响,让美国觉得泰国在同盟问题上三心二意.泰国则不满美国借出售武器监控泰国军队,很多泰国学者还担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给亚太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引发国家间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9.
陈继东 《东南亚》2011,(4):6-12
经历了近8年的军人执政后,巴基斯坦从2007年底开始进入政治转型期,实现了由穆沙拉夫军人执政到人民党民选政府执政的权力转移,宪法第十八修正案为总统治理向责任内阁制转型奠定了法理基础,但目前的巴基斯坦并未完全实现总理负责制,政治转型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缅甸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后的第一年,政治上,新的议会和政府成立后运转正常,同时继续积极推动政治改革;经济上,缅甸私有化进程加快,外贸和外资也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外交方面的进展尤为明显,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关系打破了僵局,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度、日本和东盟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1947年,查谟-克什米尔的北部地区加入巴基斯坦,其政治地位一直不明确,当地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遭到忽视。巴基斯坦历届政府为解决北部地区的政治地位,对巴北部地区实行渐进式政治改革,逐渐把该地区纳入巴基斯坦联邦的政治框架内,尤其是2009年巴基斯坦人民党政府的政治改革,正式确定该地区与其他省类似的政治地位,赋予当地人民有限的民主与自治权。巴北部地区的政治改革对巴基斯坦自身及其邻国中国与印度产生了不同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军队内部派别之争的角度,分析了1964~1985年期间巴西军政权兴衰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远征军的派出,导致军队内部形成了两大派别,两大派别间存在不同的政治主张。1964~1967年,温和派在政府内占优势,但强硬派也保持较大影响,这一时期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初步形成,但还保留了一定的民主程序。1967~1974年强硬派控制政府,实行了政治高压政策,威权主义体制进一步强化。1974~1985年温和派重新崛起,强硬派被削弱,军政府推行了政治开放政策,并最终于1985年实现"还政于民"。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大选。受政府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最终赢得联邦以及省、邦各级议会77%的选举席位,成为各级议会中的多数党。此次大选是缅甸由军人政府转向民选政府的关键一步,在缅甸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意义重大。但新政府未来施政仍将面临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林立、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活动频繁、西方继续制裁等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美巴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简要梳理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与美国相互的认知和政策取向,然后再分析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对美巴关系的影响,最后对于美巴关系中的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巴基斯坦政局乱象迭起。穆沙拉夫总统面临极端主义威胁、反对派攻击和去除军职等一系列挑战,相继经历司法危机和红色清真寺危机,其政治基础有所动摇。军队、伊斯兰势力和美国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对冲,使巴难以摆脱其政治发展的历史周期律,政治生态可能进入新一轮循环,甚至推动巴国内政治斗争的主旋律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总理沙龙突发疾病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冲击。由于沙龙发病前从利库德集团激流勇退,另建前进党,打破了以色列的政治格局,给以色列即将进行的大选带来变数,未来以色列的政治发展也将深受影响。同时,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也如期进行,哈马斯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巴勒斯坦政坛出现,以巴冲突出现新的因素。以巴双方新的领导层都面临政治创新的考验,以巴和谈可能面临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李艳枝 《西亚非洲》2012,(2):98-111
军人在土耳其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曾经通过3次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并通过还政文官政府使土耳其沿着凯末尔主义的方向前进。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尽管文官政府和军方极力维持脆弱的平衡关系,但双方在权力争夺、加入欧盟、库尔德问题、复兴伊斯兰文化等方面分歧重重,争端不断。文官政治和军人政治博弈的结果说明了土耳其的军人政治逐渐让步于文官政治,军人干政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发生;尽管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之间的斗争仍很激烈,但已逐渐趋于理性;正义与发展党"保守的民主"模式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将为中东诸国提供一种民主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5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下院)选举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党首米安·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Mian Muhammad Nawaz Sharif)出任总理.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首次民选政府的和平交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俄两大权力展开了全面较量,最终爆发了10月流血事件,斗争的结局以叶利钦动用武力取缔议会而告结束。 叶利钦之所以取胜,其主要原因为:1.他成功地运用了全民公决的社会效应和心理效应;2.他强化了对军队、政府和舆论三大支柱的控制;3.他对议会恩威并用,进行分化瓦解。 1993年俄政局的特点:两大权力交恶,使中央权力机关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地方势力膨胀,对国家政局的影响已举足轻重;军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开始回升;俄各派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10月事件的结局并不能根本解决俄当前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叶利钦政权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0.
巴西政治体制的特点与改革进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巴西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的集中与分散体现在总统制、多党制和联邦制的相互关系中。再民主化进程开始以后 ,行政权的集中日益受制于具有分散和离心特征的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政党制度的分散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政党的大量存在 ,另一方面表现在各政党的离心倾向和政客不受党纪约束的个人行为。联邦制的特点则是在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平衡中 ,州的权力相对于联邦权力有所扩大。这些特点对再民主化后民选政府的稳定计划和改革方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