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将年幼的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关爱,厌学孤僻,其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父母监护职责的缺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临时监护人监护的浅层化,使这种隐患愈演愈烈,完善委托监护立法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网络上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动: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菜,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外教育深层次的思考。"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多  相似文献   

3.
薛涌 《乡音》2013,(9):46-47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几年前,教育部将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将满六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然将严格执行孩子满六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  相似文献   

4.
办公时间,经理可以打"扑克";副经理可以捧着报纸在外面晒太阳;课长们拿着"报告"躺在床上"欣赏";一般干部呢,可以在办公室里看数理化、吃东西,甚至到外面喝酒;孩子的妈妈可以在办公时间洗衣服……。  相似文献   

5.
张然 《公民导刊》2016,(6):53-53
正"六一"儿童节,当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儿童身上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还有"巨婴"父母,他们既可怜又可悲。所谓的"巨婴",就是成年婴儿。成年了,但心理发展水平还是婴儿级别的人。他们中有的父母活不出自己的梦想,甚至不敢尝试活出自己的梦想,但期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于是,将实现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一方面,这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英国发生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骚乱事件。看起来很乖的孩子转身变成暴徒,贫困人群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携手"造反,手机的推波助澜成了骚乱中的"罪魁祸首"。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伦敦骚乱,作为一个案例为各国特别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健轩 《新东方》2006,(11):17-19
幼儿园应该是游乐天堂,但让一群三四岁的孩子学识字、学拼音、学算术,这样的景象,你可能并不少见。最初是许多私立幼儿园有这样的现象,然而现在许多公立幼儿园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幼儿园正扮演着小学的角色,让童心未泯的孩子,接受着小学教学内容的教育。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突出。所谓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指的是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其…  相似文献   

8.
代表语录     
莫让青少年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目前我国的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形成了“三代大人一个孩子”的局面。而且绝大部分家庭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只要孩子按照家长们的要求去做,学习成绩优秀,家长对孩子也基本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17)
正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多起"毒跑道"事件,几乎每一次事件发生后,当地都会表态严查改进,然而,"问题跑道"依然在不少地方出现。为何"毒跑道"能够堂而皇之进入学校,何时才能够终结"毒跑道"伤人的困局8月3日,环保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称绿发会)牵头召开一场"毒跑道"所涉技术、法律问题的研讨会。多名塑胶技术方面专家、生产企业代表、学校代表、家长代表、法  相似文献   

10.
郭雪筠 《台声》2024,(2):46-48
<正>许多媒体报道过在成都温江区创业的台湾青年游佳勋,他被誉为“儿童桌游达人”。儿童桌游,有别于“狼人杀”等成人桌游,是让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透过不同的桌游,培养团队意识、学会情绪表达、最后建立自信,甚至透过游戏建立对计算机编程的初步概念。台湾近十年来开始流行儿童桌游教育,不只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也有非常多针对孩子的儿童桌游馆纷纷设立,成为周末大人带孩子体验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其教育开支在整个家庭开支中占据了极大一部分,甚至让人感觉越来越"沉重",但又不可或缺,这已然成为一种悖论。究其原因,社会快速发展引起的激烈竞争态势、家长攀比心理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等值得关注。那么,理性看待就成为我们破解这一"悖论"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2.
正驳斥"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民族工作中出现了"左"的倾向,如:在平叛改革方面出现了严重扩大化;民族区域自治方面,不尊重自治权利,甚至任意撤消、合并民族自治地方;反地方民族主义扩大化,伤害了许多少数民族干部;急于实现民族融合,促进民族消亡;漠视甚至不承认民族特点;不重视对民族上层的工作,甚至任意加以打击;等等。这些"左"的倾向,后来在理论上集中表现为所谓"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正英法两国同为世界上最先发展地下管道的国家,由于进入现代化的时期较早,其建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地下管线历史也较其他国家悠久,因而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更为丰富和值得借鉴。一、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英国经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地下管道系统的国家,伦敦多数上下水管道系统甚至还是维多利亚时代铺设的[1]。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为2012  相似文献   

14.
正她讨厌母亲,甚至恨她。恨她对自己的冷漠。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给她一个笑脸,更别说陪她玩耍。她羡慕别的孩子,总有母亲陪着踢毽子,陪着捉迷藏,可是对于她,那永远是一个奢望。同样是她的孩子,母亲对姐姐却偏爱有加。母亲给姐姐买了许多好看的衣服,四季都有。她呢?只是冬天的一件新袄子。较之姐姐慢慢一箱子的好东西,她忍住眼泪,努力往回流。默默地告诉自己不在乎,可仇恨的种子却像水草一样疯狂滋长。于是,她拒绝叫她一声"妈"。  相似文献   

15.
每到春节,长辈总会给小孩一点压岁钱,这本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压岁钱似乎有些变异,给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借“压岁”行贿赂的歪风。这样,不但污染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令人担忧。今年在走访亲戚朋友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压岁钱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了许多父母的担心。大家认为,给孩子压岁钱一是助长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成年人给孩子压岁钱,有时是为了争个面子,而孩子得到压岁钱也相互攀比,看谁得的压岁钱多;二是助长了乱花滥买的不良习惯。有些孩子过年可以得到大量的压岁钱,成为“富翁”,他们上网吧、请同学吃饭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又是新的一天,早上不到7点,鹤壁市山城区人大代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退休民警李应喜便匆匆来到区第八小学门口,迎接学生到校。7点1 0分,校门口的孩子逐渐多起来,李应喜也忙活着疏导交通。20米宽的马路,1小时内,他走了不下30个来回,直到确保最后一名孩子安全走进校门。"我这23年,就走了这20米。" 71岁的李应喜笑着说。"老李比许多家长都操心。"山城区第八小学副校长唐艳感慨道。每天早晚护送孩子到校、离校,23年风雨无阻,李应喜从警察叔叔变成了警察爷爷。  相似文献   

17.
正据10月8日《江西日报》报道,江西靖安中学某班出台一项规定:违反班规要罚钱,罚款条目多达近20条,看了让人眼花缭乱。"迟到10分钟罚5元,未交作业罚5元,没带校牌罚5元,教室玩牌罚20元,带手机进入学校罚50元……"如此名目繁多的罚款条规,有悖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就是"以罚代管"的偷懒之举。靖安中学"以罚代管"并非孤例,一些地方的中小学也有类似的罚款班规,有的老师甚至还让学生办"包月":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罚款,老师就可以对该生当月的迟到行为视而不见。这哪里是在"管理",这分明是在"捞钱"。学校乃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学生违反纪律,老师应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无权以任何理由或任何形式对学生予以罚款。探究"以罚代管"的教育思维,不乏两方面的因素考量:一是出于"无奈"选择。当下许多学生为独生子女,众星捧月般的家庭养育环境,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任性性格,越来越"不听话"的孩子,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的管理难度,"说不得""管不了"成为一些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18.
父母本是出于好意,考虑到安全问题,把孩子反锁在家里,可是没想到正是这样所谓安全的"反锁",却"锁"出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危险举动,甚至"锁"住了他们的逃生路。2011年4月初,湖南省长沙市高桥大市场附近一个仓库发生了火灾,一名6岁男孩因被父母反锁在房间内,在大火来临时无处逃生,只能蜷缩在床底下,最终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19.
剥去皮肤的人体、剖开人体的器官——一场名为“人体世界”的展览在这个春天轰动京城。与德国人哈根斯曾举办的“人尸展览”相同,这些标本全部取材于自然死亡的、无主或被弃的尸体。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看到被剥去皮肤的人体肌肉,被解剖以及被切割的人体结构,如果参观者愿意,甚至可以用手去触摸部分标本。人们满怀好奇,期待着接受这次科普教育。然而不少看过此展览的人都感到心里很不舒服,有些展品甚至让人触目惊心。许多学生家长也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参观,主要是怕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影响心理发育。当然,也有人觉得新奇刺激,…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 ,作家李黑妮送给我她的新作《倾听孩子的内心风暴》。我发现 ,在一个个揭示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弊端的真实故事中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冲突竟然无一例外地聚焦在孩子们在校的课业成绩 !据说该书在三联书店销售的两个月里 ,在销售排名榜上排名第二。足见这本书的主题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亲子冲突的焦点。我在咨询室见过许多前来求助的家庭。尽管每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不尽相同 ,但是 ,只要这个家庭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那么 ,这个孩子在校课业成绩的起伏始终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它会得到全家人的关注 ,甚至影响到整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