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伯军 《西亚非洲》2008,15(3):64-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恶化导致非洲海洋渔业资源渐趋枯竭,非洲渔业开展区域性合作势在必行.1991年,西非邻大西洋水域各国达成的区域性渔业合作公约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海洋渔业管理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实施方面,正朝区域合作轨道的方向发展.由于渔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和受短期经济发展压力的影响,各缔约国在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养护、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合作水平不高、公约规定模糊,以及适用普遍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非洲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中非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扩大的。半个世纪以来 ,中非教育往来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地得到创新与发展 ,从最初的互派留学生 ,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就性质而言 ,中非教育合作既涉及浅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 ,又涉及深层次的国家间合作 ,以及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中非教育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仅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利益 ,有利于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而且从长远看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中非教育往来之所以不断得到发展 ,主要在于双方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 ,注重适时地开展新的教育合作形式与内容 ,且逐渐建立起了科学而完善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为密切配合“中国-非洲-美国三方对话会”的成功召开,本刊特发表关于这次会议的综述性文章《和而不同助推非洲发展——“中国-非洲-美国三方对话会”综述》。文中综合介绍的观点和看法仅代表发言者本人。希望广大读者能对文中的观点进行甄别与研判,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非洲的人力资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正在日益加深,这种有深刻历史渊源的合作大大超乎西方一些发展机构的预想。在中国的发展话语中,中国将自己定位于发展中国家,似乎是为了避免与非洲之间形成“捐助者-受援者”这样的不对称关系。另外,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以双边关系为主,强调的核心是互利互惠。中非人力资源的合作原则是“请进来、走出去”,合作方式主要有教育项目合作、师资合作,以及在中国对非洲国家人员的各类培训。中国当前与非洲展开的教育合作方式特别体现了这种“双边主义”。  相似文献   

5.
"非洲-中国-美国三方对话会"由南非布伦特斯特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国苏利文基金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6.
非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非洲加快发展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中国和欧洲都与非洲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帮助非洲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中欧双方也都为维护非洲大陆的和平、发展与稳定作出了贡献,都主张加强非洲自身的能力建设。因此,中欧有必要加强在非洲事务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开展中国和印度农业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高洁 《南亚研究季刊》2006,16(1):120-122
农业在中国和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世纪,中印两国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两国能否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和印度处在不同的纬度上,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正是两国开展农业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俄罗斯与非洲主要国家的联系与合作渐趋紧密,俄非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发展。非洲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并不处于首要地位,但俄罗斯对非政策定位清晰,对非合作原则明确、重点突出。俄非合作机制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模式、多主体、重视法律基础和司法合作,同时又兼顾优先方向和基础国家的一整套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是全国唯一研究非洲问题的综合性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1979年7月。2005年12月27日,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了第八届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吉佩定、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杨福昌、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欣然与会(见图1),此外,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长期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见图4)。会议推举前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兼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常驻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代表安永玉任研究会会长。研究会现有会员550多人,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是我国专门研究非洲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会努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府对非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依据,并促进对非洲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20多年来,研究会在非洲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和丰硕成果,出版了有关非洲问题的学术专著近百部,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数百篇,在国内非洲问题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外多国企业共同在第三国市场开展经济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在三方合作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是通过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合作,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首脑外交的推动下,第三方市场合作已呈现法律与机制建设先行、融资与项目合作齐头并进、以非洲和东南亚为重点区域等特点。第三方市场合作强调企业主导、政府推动,通过开放的、包容的合作,实现发达国家技术和中国产能优势的互补,推动第三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随着"一带一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越来越多地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模式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参与非洲的安全合作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由军事合作扩展至领事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及在非洲之角的护航行动等。出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海外侨民及企业的安全问题需要,以及基于非洲存在的暴力袭击、恐怖主义及海盗猖獗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决定了中国未来将更加积极地参与非洲的安全合作。在中非安全领域合作中,中方需解决好理论研究和政策决策等问题;尽可能支持非洲国家的主导权,按非洲国家的意愿解决非洲问题;强调和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非洲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功能;加强与西方国家沟通与协作;关注非洲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解飞 《西亚非洲》2006,(6):59-61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双边文化交流更趋频繁,交流的规模和影响扩大,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不断加强,交流渠道拓宽,以及交流内容愈显丰富。与此同时,中非文化交流也面临一些薄弱环节问题。为此,中国政府需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非洲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增多的海盗袭击活动不仅干扰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全球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非洲海盗威胁,非洲有关国家、次地区组织等做出了艰苦努力,联合国、国际海事机构及主要大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是成效并不理想。在反海盗问题上,外部举措和援助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是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巴基斯坦开展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现状与合作潜力相比较是不相称的。两国在资源、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两国可在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工业、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电信、投资和科技等领域开展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债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争论大致可归纳为:中国债务贡献论、中国债务威胁论和中国债务陷阱论。对中国在非洲债务的关注和争论,一方面可归因于西方少数国家持续的政治宣传和炒作,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中国在非洲债务共有知识和科学认识的缺乏。具体而言,对中国在非洲债务中的比重、中国与非洲国家债务关系、中国融资的效果等核心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比较缺乏。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发现,中国债务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且这些国家并不是债务高风险国,中国在非洲债务中的平均比重远远低于多边金融机构和私人融资等国际融资方;各种证据显示,中国与当前非洲整体的债务问题的相关性很低。另外,在债务关系上,中国不仅不是债务关系的主动方和主导方;相反,中国在债务谈判中的手段和空间其实非常有限。在融资效果上,中国融资在促进非洲国家包容性发展以及改善融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是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经济合作的外部动力,谋求自身发展则是内部动力.对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经济资源结构互补性的探究表明,双方的比较优势资源和比较弱势资源可以实现交叉互补.非洲葡语国家的自然资源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也有利于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葡语国家论坛的双架构机制是双方合作的现实选择,但如何使双方的经济互补潜力真正变为现实,尚需增进沟通,进行更多的战略思考.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合作的互补性及其潜力决定了这种合作的前景是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途径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是中国对外能源战略多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已形成以<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为核心的全球多边合作途径和以欧美日为主要对象的双边合作途径.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合作的互补性特征,中国很难在目前的合作中从发达国家获得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技术,这使得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流动性困难而减少对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这为中国通过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对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企业进行并购等方式在短期内获得核心技术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有色冶金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是其外贸出口换汇大户。俄罗斯有色金属资源得天独厚。尤其铜、钼、钾等品种均有进行国际合作开发的条件。中国不仅是有色金属产品消费的巨大市场.也是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中俄两国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可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20.
欧盟对非洲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作为部分欧洲国家的前殖民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非洲政策,并将中国因素纳入欧盟发展对非洲关系的政策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欧盟、非洲和中国:走向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议。这是欧盟对非洲政策的一次新调整,是对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的一个新回应,也为中非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中、欧、非三边合作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