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清官的子女历来难做,他们也确实并非都能坚持操守。清代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宦司为,不然则败其守矣。”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贪官容不下清官,总是想方设法加以迫害。灭了清官的命,心里固然有复仇的快意,但把自己的美好前途也随着搭了进去,最终落得两败俱伤。历史上,有贪官还突发奇想,创新了“有技术含量的做法”,那就是让清官升迁——  相似文献   

3.
康熙朝大治天下.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唯以察吏安民为要务”。只有明了康熙朝为政的特点.以及政治环境.才会明白著名清官于成龙的出现实非偶然,亦知当时之清官并非于成龙一人,而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故其吏风清明.政通人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4.
周英杰 《唯实》2009,(5):96-96
自古至今,中国人评价官员一向爱用简单的“两分法”:“贪官”和“清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贪官”的无比憎恨,可以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方才解恨;而对于“清官”,则一律加以敬仰膜拜、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5.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6.
他曾是铁腕治腐的纪委副书记,也曾是洁身自好的清官,然而,一笔“风流债”,让他的人生之舟倾覆……  相似文献   

7.
"清官村"宅第,不仅是建筑文化智慧,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建筑中的反映。"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主要体现在凝聚清廉,经世致用,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和谐。学术界应该增强彰显古村落文化社会责任,激发古村落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之心,要更加重视"清官村"宅第保护,释放"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08,(5):63-63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令今日当政者读之,仍颇有获益。  相似文献   

9.
据《清史稿》记,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还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盖百姓虽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11.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譬如清官“治家”的智慧,我们不妨掬一瓢以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清官的子女历来难做,他们也确实并非都能坚持操守。清代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  相似文献   

13.
孟盛 《廉政瞭望》2008,(4):12-14
善始善终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完美主义者 历史为什么选择包拯作为“清官”的代言人?机遇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与其所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清官情结的产生导源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似乎已经消解了的传统清官情结其实仍继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我革命精神,阻碍政治体制改革;容易导致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延误民主;容易滋生腐败,危及政权。鉴于此,必须全面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法制,加速民主化进程;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荡涤清官情结这种落后观念;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7):76-77
在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至今还保留着明朝志士陆奋飞的隐居楼遗址及其墓址。人们来此游览秀丽山川之余,常会凭吊、缅怀这位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回味那句“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的千古警句。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总结了莆田古代清官循吏群体事迹总体特征,系统阐述了莆田历代清官循吏在省内外为官的廉政事迹、廉政思想等;接着从莆田清官循吏清廉为民做事等事迹入手,归纳了莆田古代清官循吏的廉政思想内涵,通过对莆田古代清官循吏廉政事迹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利用廉政名人资源搞好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石曼 《红岩春秋》2008,(2):79-79
沙漠原名张坤权,生于江苏如皋,原籍宜兴。她的父亲张玉麟是国民党高官,早年任职温州四个县,当过县长,为人开明、厚道,在老百姓中声望很高.有清官之称,县志中有记载。张玉麟与进步人士相交往,著名戏剧家宋之的当年曾隐蔽在他的家中,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9,(3):80-81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为官者,应以为国为民为己任,理应不负国家的期望,不违人民的心愿。然而,纵眺历史,横观现实,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为官者众如牛毛。不计其数,但真正千古流芳.青史留名的清官、好官却寥若晨星。当今的为官者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承担着忠党爱国,兴邦富民的神圣之责。一个襟怀坦荡、身溢正气、两袖清风且奋发有为的官员,则必是社会之所需。组织之所想,人民之所望。以笔者拙见,一个为官者要赢得上下一致的好评和拥护.就得全方位加强自身修养,多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以“四清”为切入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