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尔滨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1人、致伤3人事件后,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占65%)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而选择"愤怒"、 "难过"和"同情"的,分别只有879、410和258人次. 患者捅死医生的悲剧让人震惊——可比这种医患冲突悲剧更让人震惊的,是"65%网友表示出了高兴".这种莫名其妙的"高兴",这种不合时宜的"高兴",让人感受到了比医患冲突更可怕的网络暴戾之气,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冷峻.  相似文献   

2.
近日多地发生路人跌进马路"陷阱"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还有人在马路上被"电死":哈尔滨死2人,石家庄3死4伤,大连一名18岁学生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媒体名之日"走路死",很多市民感叹走路都"压力山大".(8月21日新华社) 在繁华都市走路"步步惊心",随时都可能横祸飞来,这种意外的悲剧让人焦虑.如果说,一次两次仍是个案,那么"走路死"的频发,显然不只"偶然"那么简单.无论掉进热水坑的杨女士,还是坠入百米深管道井而死的3岁男童小俊,都是这些"马路惊魂"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的死,伴随着公共安全的不确定性而来,也增加着我们的莫名恐惧——谁也不知道,这些隐患若不消除,下个遭殃的会不会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3.
赵义 《南风窗》2012,(7):2-2
和往年一样,前不久的全国"两会"同样有一些言论和提案引起了很大争议。比如,对于成为"三公"消费靶子的茅台酒,贵州有位副省长如此"叫屈":"管资金分配的官员下来,你让他自己去餐馆吃饭,到了贵州却让他喝米酒,那不是得罪人嘛!"责任在于"跑部钱进"的体制,而不是茅台酒。还比如建议让穷人将生育指标转让给富人,建立公民的道德档案等。全国"两会"如此庄严的场合,出现一些"出位言论",应当说不是人的智识水平出了问题。相反,越是一些"出位言论",可能背后都对应着严峻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1):92-92
<正>最近,媒体关于初一学生雷梦佳被同班同学投票"投死"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是追究少女死亡该谁负责的问题。而我想到的却是,民主这个东西不是谁想实行就可以实行的,它需要一种行为训练,最终是一种道德训练。  相似文献   

5.
有些英国的底层民众好像不大懂得"人死为大"的道理,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后,在伦敦、布里斯托、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都出现了集会,"欢庆"撒切尔夫人的死亡。他们喊得最响亮的口号是,"那个婊子死了!"(The Bitchis Dead!)围绕葬礼,仍旧是抗议和争议不断,数人因此被捕。一首名为《叮咚!那个巫婆死了》(Ding Dong!The Witchis Dead.)的歌也被"顶"上了排行榜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     
《南风窗》2009,(12)
赵化勇提前卸任央视台长5月16日,曾参与策划新中国成立50周年报道的央视老台长赵化勇,因"干部新老交替"提前离职,让建国60周年报道成为新台长、54岁的原中宣部副部长焦利的一个"大考"。除了今年元宵夜央视新址北配楼因违法燃放烟花引发火灾造成1死7伤的瑕疵外,赵化勇在央视供职的34年几  相似文献   

7.
童话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5)
正读史让人明智,首先就是可以有勇气反思下原来的一些定见。所谓流氓,可能他却是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边;而在所谓正派阵营之中,有些人的有些做派,未必就比他们鄙视的流氓高明多少。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个?这个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历的人的回答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喜欢项羽多一点,这还不仅仅是因为对失败的英雄的同情心,以及类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文学描写的感染,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对于刘邦做过的那些事情,比如打了败仗逃跑时把子女都推下车不管,实在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9.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22):78-80
尸骨早寒的阿拉法特被有关方面抬出来"过度消费",不仅是其个人命运的凄凉写照,也是地区僵局悬而待解的讽刺性象征。多年来,对于阿拉法特之死,尽管"死因"判断并不一致,人们还是普遍接受了阿翁"血液系统紊乱而死"的现实。然而,2012年7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了与之合作的瑞士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从阿拉法特遗孀苏哈那里获得的阿翁随身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自由发展"看苏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终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俄国历史上没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也没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朝这一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消灭"富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为此苏联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燎原 《南风窗》2014,(22):50-53
<正>案发那天,龙继根是去镇政府给计划外生育的小女儿上户的。其间,究竟发生怎样的冲突,真相在龙继根和镇政府当事人那儿,但龙继根已死。"我现在这个样子,哪有钱交罚款?""如果这样,我只有去死了!"……"那你就去死吧!"……一番激烈的争吵过后,龙继根被发现死在金屋塘镇政府里。这天是10月9日中午。龙继根"坠楼身亡"后,前来围观的一名群众声称,早前,她听到了从镇政府楼里传出的上述争  相似文献   

12.
龙坪 《南风窗》2008,(18):93-93
一个朋友,苦于儿子临睡前要听故事:不讲孩子不上床,讲了孩子又不叫停。"现在,我只好每晚给他读一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会很欣慰的,他的著作竟有如此实际而温馨的功效。而一个成年读者,将发现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消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这么近。这种"近"让人恍然醒悟,在将近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其实并没有走出很远。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的"死猪事件"不应该仅仅以行政处罚了结,向居民饮用水源扔大量死猪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损害了居民饮水安全,可以从修订后《刑法修正案(八)》中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分类、行为方式、危害结果和法定刑设置等实然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汤玲 《工会博览》2005,(18):20-23
在有些地方,乞讨已经在走向产业化,形成了大大小小有组织的"丐帮"群落。居于"丐帮"金字塔顶端的"帮主",居有屋,出有车,早已不是什么乞丐。一位"丐帮帮主夫人"的自述让我们知道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5.
七娃 《法制博览》2009,(23):29-29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字,就得有倒霉的人。而我要说的这个人,却是个活着和死了都很倒霉的才子。这个倒霉的家伙就叫蔡邕!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华上。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南风窗》2013,(17):17-17
1"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在夜总会里做的。"——杨禹央视评论员杨禹建议,应规定全体党员不得进入夜总会这类场所。2给我往死里打,搞死了我负责。—实名举报爱平集团养猪厂董事长刘爱平后遭袭击报复的湖南省衡东县人大代表王江河,回忆之前被围殴时刘曾在边上如此叫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德国学界在西藏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德国的涉藏研究表明,德国将西藏看作潜在的政治联盟,纳粹的涉藏活动并没有太多神秘主义内容,希姆莱对西藏有浓厚兴趣,他是纳粹领导层中真正主导第三帝国与西藏关系的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藏在德日关系中起到某种作用。对政治人物涉藏活动的个案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一些政治人物通过自身及其政党的积极活动,"西藏问题"进入德国政治议程,由此导致了德国在西方的涉藏活动中表现极为突出。德国学者通过在瑞士和印度新生代藏人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海外藏人在身份认同、宗教信仰、价值诉求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异同,年轻藏人群体内部的分化及其在"后达赖喇嘛时代"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德国的西藏研究提供了大量新信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但这些研究并未超出西方学者在"西藏问题"上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什么人高声说了一些不便让别人听到的话,我们往往会用食指抵住嘴,"嘘嘘"一下,让对方轻声点,而在英语中相当于我们"嘘嘘"声的,便是"hush-hush"这个单词。而军舰的建造,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是属于机密范畴,本来就是不会轻易公开的。当然,秘密也有其等级,像一些辅助舰艇,就不会如何严格保密,然而像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主要作战舰艇,那保密程度可就非同一般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出现过这么一种奇特的巡洋舰,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面往往被加上"hush-hush"这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6)
正在价值观被房价不断冲击的这个时代,关于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又疯涨的房价,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还是有值得说的,因为,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这是"暴跌"前疯涨,还是又一轮通过"房价排斥",让一些人永远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从而没机会立足的先兆—后者让我想到了一个可怕的词"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20.
李良旭 《法制博览》2011,(16):22-22
1 一代歌王杰克逊死了。生前,他的歌舞,让人如痴如狂。他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歌王”。生前,杰克逊给世人带来无限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