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属于民事范畴;一类应寻求行政程序解决,属于行政范畴。本文主要针对人民调解如何介入属于民事范畴的房屋拆迁纠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邵明 《法学家》2002,(5):20-27
一、法律视野中的民事纠纷 “纠纷”进入法律视野,人们极其重视其“可诉性”(Justiciability),即由诉讼或审判来解决的纠纷所须具备的条件或特性,亦即纠纷具有适于诉讼或审判解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的“怪圈”与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民事诉讼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维护秩序。但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中一直存在着上诉多、申诉多、再审改判发还多的问题。经过一审和二审,纠纷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进入再审程序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更有甚者,一个当事人能手拿十余份判决而纠纷仍没得到解决,民事诉讼似乎出现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英国有句格言正义被耽搁等于正义被剥夺。①这种久拖不决的纠纷或裁判结果的不断改变对民事诉讼制度造成的损害比错误裁决更甚;它不只是浪费了法院和当事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它损害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董坤  李旺东 《法制与社会》2013,(29):135-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出现了大量的行政协议来促成行政区域合作和行政事务的处理。行政协议是一种对等性行政契约,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协议发生纠纷,借鉴国外的解决经验,我国可以构建有效的解决机制,即通过双方和解、行政调解与仲裁、行政诉讼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是否涉入国家理性的视角来看,传统的社会纠纷解决模式可以化约为纠纷解决的国家理性模式和纠纷解决的民间理性模式两类。民间理性是相对国家理性而言的,其不仅不是粗俗落后的纠纷解决手段,相反,在当今中国民间社会,纠纷解决的民间理性方式具有特殊的合理性。在民间理性范畴内,传统民间法的内容得以扩大,民间理性为社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提供更多的方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危国华一名国外法学家曾经很形象地将执法者称之为"社会医生",并指出,当他们在执行社会医生任务时,"如果一个纠纷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社会机体上就可能产生溃烂的伤口;如果纠纷是以不适当的和不公正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机体上就会...  相似文献   

7.
试论宪法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概念比较的角度对宪法诉讼与司法审查、违宪审查作了比较,并由此界定了宪法诉讼的概念,即“宪法诉讼是指解决宪法争议的一种诉讼形态,即依据宪法的最高价值,由特定机关审查法律的违宪与否,使违宪的法律或行为失去效力的一种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范畴作了区分。此外,本文着重论述了宪法诉讼的四个特征,即,⑴宪法诉讼判断的依据是宪法的最高价值;⑵宪法诉讼中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是特定的机关;⑶宪法诉讼的对象是特定法律的违宪与否;⑷宪法诉讼的结果是:违宪法律无效  相似文献   

8.
证券回购是我国金融业、证券业新近出现的一种交易手段,它应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证券回购、同业拆借市场的证券回购和证券交易场所内的证券回购等三种表现形式。由于我国目前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前两种证券回购,或者由中央银行直接进行,或者由中央银行直接监管,操作比较规范,纠纷不多;而第三种即证券交易场所的证券回购则以中国证监会为主实行多头管理,参入经营的主体也比较复杂,操作不规范,纠纷较多。1995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重申对进一步规范证券回购业务有…  相似文献   

9.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案件适用简单程序司法解释,规定了打官司可选择简易程序。下列六类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一)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二)劳务合同纠纷;(三)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纠纷;(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五)合伙协议纠纷(六)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可见,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先从调解着手考虑,就容易解决和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10.
消费纠纷仲裁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与生产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来进行判断、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近年来我国保护消费者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本文试就消费纠纷仲裁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建立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消费争议,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从国外来看,不少国家都纷纷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赵明 《经济与法》2001,(5):42-44
ADR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它是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缩写,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选择性争议解决方法”。作为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ADR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ADR与我国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R即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是在利益冲突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和法院弊端日益显露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追 求纠纷的高效率、低成本解决为目标。我国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我国有必要建立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茜倩 《中国司法》2010,(11):93-94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双方当事人是否可以经过仲裁方式来解决纠纷这个基础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立法和实践,我们会发现,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问题重点在于哪个机构有权确认,归根结底就是何者为仲裁管辖权的认定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基本都规定,只有法院有权确认其效力;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自裁管辖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辉煌一直都说,自己只是个平凡普通的法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青年法官,倡导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充分运用乡土社会传统调解资源来解决民间家事、乡邻纠纷,为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机制提供了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5.
域名抢注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域名抢注纠纷是拌随着科技创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法律纠纷,它的出现向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挑战。我国应对现行域名抢注纠纷解决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目的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说来,民事诉讼具有实现法律和解决纠纷的功能,但此二者究竟谁是民事诉讼的目的,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之外另有目的?学者间存在着多种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以实现法律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即识解决纷争为民事诉讼的后果;以解决纠纷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却识法律...  相似文献   

17.
有告必理——一项法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果没有解决纠纷的依据,社会的机体就会溃烂;如果没有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机构,人类的行为就会野蛮。若要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文明的人类,就必须让每一个纠纷有得以解决的依据,同时必须让每一个纠纷有得以解决的途径和机构。有告必理为解决纠纷开辟了一条法治之路。在告状难的当今中国确立有告必理原则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对有告必理的研究还没有引起我国法学界应有的重视。 本文所称的有告必理是指当告诉人认为自身或他人权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受到具体侵害时,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予以保护,该国家机关必须受理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惩处力度,“酒后代驾”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代驾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出了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对酒后代驾问题进行立法,而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已足以解决代驾过程中遇到的纠纷。  相似文献   

19.
蒋超 《政法学刊》2009,26(4):63-67
通过界定权利意识和诉讼意识的概念,指出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为谋求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倾向于援引规范作为他们说服的根据,从而使纠纷衍化权利纠纷,权利纠纷使当事人具备权利意识。此.后当事人经过对成本的权衡,并得到国家诉讼政策的允许,选择进行诉讼,将权利意识转化为诉讼意识。结论认为,诉讼意识范畴小于权利意识范畴,具有权利意识的纠纷当事者并不必然选择诉讼作为其权利实现的手段。因此,国家所要做的,就是为当事人之间适于通过审判解决的纠纷提供便利,使其接近司法、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20.
医患纠纷是当前较难解决的矛盾纠纷之一,全国每年大约有数十万起医患纠纷诉诸人民法院。医患纠纷很难得到满意的裁决,有时甚至双方均不满意,反复上诉、申诉。因此,换一种思路,能否以另一种方式,即诉讼外解决方式解决医患纠纷,成为人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之一。一、医患纠纷是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