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甘肃省岷县,有一个坐落于岷山脚下的回族小山村——白阳坡村。从1994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到2005年的5300元,从原来的“没治村”到今天的“信用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白阳坡在短短10余年间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探寻白阳坡的发展历程,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启发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木寨岭作证     
杨建民 《党的建设》2008,(11):50-50
今年初,我接到了总段调我到岷县木寨岭隧道管理所工作的通知。当时,心里很不愿意,因为20年前我就在木寨岭上当过3年养路工,那里的情况我太熟悉了……  相似文献   

3.
曩宋村是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909人,人均耕地面积1.02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9元,成为梁河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村。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能办大事的好支部。”  相似文献   

4.
李雄军担任岷县新庄门村的村支书短短6年时间,使一个地瘠民贫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县闻名的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村民人均纯收入2100多元,比6年前翻了近3 倍。在他的带领下,新庄门村成了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  相似文献   

5.
岷县是资源大县、财政穷县和国扶重点贫困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岷县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努力打造木寨岭以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和商贸集散中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马石铺村民小组隶属楚雄市苍岭镇李家村,是一个回族彝族聚居村,共有85户351人,其中回族75户301人。党小组有党员11名。多年来,党小组团结带领村民搞养殖、跑运输、开餐馆、闯市场,使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拥有10万元以上银行存款的农户占到全村农户总数的40%,其中党员户8户。全村有别墅式小楼17幢,15户农户在城里购置了房产。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  相似文献   

7.
平罗县现有7镇6乡、160个行政村、19.2万人,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2%,同族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乡镇有6个,回族乡镇居委会2个,回族行政村45个,回族村干部188人,现有回民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回民小学各一所。截至2003年底,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96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民族乡镇有2个,民族聚居区公路通车里程178.2公里,安装程控电话4053部,移动电话3766部,  相似文献   

8.
海拔2877米的木寨岭是岷县的“东大门”。过去这里弯急坡陡,道路凶险。1990年曾发生一起死亡9人、伤1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被驾驶员称之为“鬼门关”。  相似文献   

9.
陇西县福星镇红岘村,以前因为“地瘠民穷,山荒路陡”,被群众自嘲是根没有油水的“干骨头”。如今,红岘村的地肥了,路宽了,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并成为定西市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示范村和陇西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村。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44元。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陈安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的偏僻小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是10年前的16倍;10年前,陈安村是一个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工业基础、劳动力几乎全部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如今94%的劳动力外出自主创业当老板;10年前,陈安村是一个农民上访不断的乱村,如今成为湖北省的"安全文明村"、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相似文献   

11.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  相似文献   

12.
凉水村,林城贵阳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10户、1610人.1 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60元,村集体账本上也只有0.24元.而到2004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86万元,成为"亿元村"、"小康村"、"党建先进村".短短十余年能取得如此进步,是凉水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因地制宜、苦干实干、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深知成绩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金星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全村共有21个自然合作社,1089户,4997人。现有耕地面积4154.4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7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996元。金星村的大发展,村党支部发挥了突出作用。2006年,全村共有党员66名,其中女党员7名,鉴于工作出色。金星村党支部被青海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东关村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城郊小村,共有625户,2967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全村贫困面高居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元提高到1200元以上,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在贫困的西海固,农民们有这样一句话:"这优惠那优惠,不如选一个好支部。"这是贫困农民历经磨难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的确,一个好的支部,一支有合力的党员队伍,就可以使一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在西吉县公易乡代段村,就有这样一个好支部。代段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利用当地优势,种洋芋,开粉坊,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元,成为西海固"粉条加工第一村"。  相似文献   

16.
最近,白河县委制发《关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的补贴提高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其他村级主要干部补贴提高到村党支部书记的80%,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年补贴提高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并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忠 《当代贵州》2005,(2):38-39
桐梓县新站镇农里村结合实际,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该村的面貌。"如今的农里人,男儿不想出远门,女儿不想嫁出村"。尤其是去年以来,村党支部着力实施"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以党员带头示范,通过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引领农民创建文明、享受文明,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力冲刺。2003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森林覆盖超过70%,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示范村。该村发展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18.
东关村是张家川县的一个城郊村,有629户,2942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贫困面高达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在不断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200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不足200元,提高到1200元,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最实惠的莫过于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30多幢颇具民族风格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村有大小客货车30多辆,大部分农户家都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买了高档家具,东关村成为了全县的"文明村"和"首富村".这一切,与村党支部书记苏永禄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  相似文献   

19.
周坨子镇位于沈阳市大西北,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一个个曾穷得掉渣的“沙窝子”,之所以能变成富裕美丽的新农村,我们镇党委的秘诀就是,“靠党建起家、抓党建发家”,始终把村党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坚持经济发展靠党建保证、乡村治理从党建破题,推动农村换新颜、谱新篇。  相似文献   

20.
陈志辉 《发展论坛》2002,(11):76-76
陵县糜镇是个回族聚居区,回民分布于10个村,有5100多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0.6%。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方针和民族政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关心、重视民族工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使民族团结与民族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回汉群众和睦相处,共谋发展。2000年,全镇回族群众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比全镇人均纯收入高出400元。镇党委、政府也在1999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