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好该课程,重点应放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和把握上,为此对有关重点问题作如下解析。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其统一的方面表现在: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无论花费多大的劳动,也只能是无效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反过来只有使用价值,但是没有耗费人…  相似文献   

2.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对立。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管它耗费了多少人类劳动 ,这些劳动若是无效的 ,不能形成价值 ,当然也就不是商品。而只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价值的物品 ,同样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是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商品虽然经过了市场,但是没有交换成功,即卖不出去,那么,它们还是商品吗?它们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生产它们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商品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含义。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不成功(包括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被资本家毁掉)的商品,由于它们最初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时都消  相似文献   

4.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5.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 ,是党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学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中 ,既要把握基本原理 ,又须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现就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些重点疑难问题予以解析 ,以供学习参考一、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及现实意义商品的基本特性 ,主要表现在商品具有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分析 ,揭示了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性及其内在矛盾 ,特别是价值的质和量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商品的两个因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商品经济的现象。教学要求:(一)知识方面:1.要求学生理解下列知识:什么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确定,以及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商品概念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让分析社会商品经济的现象。教学重点:商品及其两个因素;教学步骤:[复习提问]师…  相似文献   

7.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是党校本科学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下)这门课中,重点应放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摘编)部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上。为此,对有关重点问题予以概括的解析,以供学习参考。一、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及现实意义商品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商品具有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性及其内在矛盾,特别是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阐明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以后,就是一个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商品的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是用货币来表现,这就是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因而也有一个价格问题。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工资一般是用货币支付的。工人为了维  相似文献   

9.
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以交换价值的形式存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在它们的对立统一体商品(交换价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可变的;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有些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常识》的过程中,往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讲普通商品的二因素时,总是先讲使用价值后讲价值。而讲劳动力商品时,为什么先讲价值后讲使用价值呢?显然,弄清这个问题是很必要的。劳动力商品同其他普通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内容是高二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弄清相关问题。一、哲学世界观领域价值的含义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是指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对哲学上价值含义的理解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把哲学上的价值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价值。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哲学上的价值,则不是指人类劳动的凝结,而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2.哲学上的价值也不同于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虽然经济学上…  相似文献   

12.
信息商品价值生产与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生产是不能划等号的,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目前。国内信息情报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混淆二者的区别,认为信息商品不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否定信息商品价值量。信息商品价值量关系到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关系到信息商品经营,有必要探讨清楚。一、信息商品生产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信息商品生产既包括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生产,又包括信息商品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价值生产所耗费的是抽象劳动。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怎样劳动、劳动什么的问题,关系劳…  相似文献   

13.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商品和商品交换的认识,正确的是()A劳动产品必须在一定的交换关系中才能成为商品,具有价值B.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着必须通过交换才能二:者兼得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等价交换表现在每一次交换中,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评析:本题是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量和等价交换的理解。A项正确。B项不完全正确,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最正确的,而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_二者兼得则是错误…  相似文献   

15.
“商品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却保持不变。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为什么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却越来越大了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理解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与某种商品价值总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引起的。一、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使社会商品价值总量随之扩张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综合利用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各种以不同的生产资料为劳动对象的劳动相继出现,社会劳动总量随之不断扩张,不同的新的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并具有量的扩张的…  相似文献   

16.
当讲到《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这一节内容时,常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他们认为,劳动产品既然耗费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就包含着没有质的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种劳动产品,不论是否出售,是否用来交换,产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而价值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还由此推导出,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物品,也仍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那么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一、关于价值源泉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惟—源泉。这是因为:1.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2.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于中国广泛传播以前,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对《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展开了研究,而商品理论观点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陈溥贤、施存统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通过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深刻剖析了商品的二因素;通过对抽象劳动的解析以及对劳动二重性的整体性把握,揭示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此外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内涵。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商品理论观点的研究,在积极促进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同时,也对后期《资本论》的翻译和传播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在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时,以鞋匠生产鞋子为例,阐述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如果把商品卖出去了,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对于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学生往往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商品生产者在没有把商品卖出去以前,只存在私人劳动,不存  相似文献   

20.
任海涛 《前沿》2009,(7):111-116
依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观点,无法解释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有必要用新的理论来研究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经过探讨发现自然资源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不同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指的价值,而是一种重新构架的价值构成,它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自然力、资源的自然属性和人类需要、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垄断性、人类劳动、自然资源区位价值。新价值理论体系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资源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