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纲领认为所有知识都是协商的。其论证过程是以否认知识的确定性、否认跨文化的知识交流、否认知识与信念的区别、忽略根据社会因素的关系类型和关联程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因而是缺乏说服力的。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重新建构科学知识与社会因素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 当前,理论界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诸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主张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7,(7):47-47
罗来武撰文指出,社会稳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不稳定表现为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现代化过程进步与复杂的二重性、改革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政府政策失误等是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短期内应该构建一个能够化解、缓解和控制不稳定因素的管理机制;在长期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维系代工关系的稳定对于合作双方来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转换成本的存在是影响代工合作关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从关系资本理论来看,代工厂商的竞争力和品牌厂商所感知的知识外溢风险是影响代工关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中,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品牌厂商感知到的知识外溢风险与代工关系的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而转换成本、代工厂商的竞争力这两种因素与代工关系的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整个文明史,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在整体上已经先后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现在,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经拍浪而来。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往的“生产力要素”中需要增添上知识、科技、管理这些因素,它们已经构成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因素,而且处于主导地位。知识,特别是新的知识,将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最基础的因素,因而成为推动技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1)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理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历史的反思。马克思并不否认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批判理性的绝对性,并主张理性的重建必须从观念层面走向现实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推动社会的合理发展,也就是社会与人的总体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严月娟 《学理论》2009,(32):229-231
孔子和柏拉图在课程与教学思想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课程与教学服务于政治伦理,强调分科课程,并将德育置各科之首;教材内容的选择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但是在教学方面,又有不同之处:孔子强调实践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而柏拉图认为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否认实践经验的作用,教学方法上都提出具有启发性质的问答法,但是孔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柏拉图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贺敏敏 《学理论》2011,(17):27-28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行,德性是过好的生活和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高尚的记忆。"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关系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国民现代的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政府管理功能的重要因素。拟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智城 《学理论》2008,(20):70-72
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中国儒家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其影响力也丝毫未有减弱。近代以来,对儒家思想的价值认识主要聚焦于文化层面,而在制度层面上却较为忽略,甚至否认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如何以制度的角度看待儒家思想、认识儒家思想的制度资源,并实现其普适价值的现代理念转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广宇 《求知》2008,(9):13-16
随着大学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大学承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当社会不恰当地赋予大学这样或那样的功能时,人们往往忽视大学更为本质的文化使命。虽然人们并不否认大学是文化性机构.也不否认大学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是还没有真正从关乎大学存在合法性的高度,从大学功能应有之义的维度来看待大学文化使命问题。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精神存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突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也同样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之所以不同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因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人的因素、智力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巨大,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越来越重要,知识的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正因为有了知识创新,才使近年来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有赖于不断的、加速的知识创新,才能…  相似文献   

13.
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中华文明史、否认中华文化、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错误社会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表现为鼓吹“以洋为美”的文明观、宣扬“告别革命”的历史观、推崇“娱乐至上”的消费观、推销“消极庸俗”的价值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构成严重挑战。其产生原因在于,受到主体、环境、技术、历史等多维因素影响。基于此,要从批判文化虚无主义本质、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增强民族文化弘扬力度等方面,不断增强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免疫力和自觉性,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与建设性。这里我列举出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用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情世故,因为我发现,这些人情世故经常被年轻的朋友忽略。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与其他相关诸因素的关系张国胜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它与社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领导、企业民主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尤其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劳动关系更是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工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新的理念,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工作实践中,笔者感到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提高认识、把握优势、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17.
融合——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晓勇 《学理论》2009,(32):84-85
法律与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约束机制,追求融合是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人们不断探索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内在动力和思想源泉。同源、同行和同归的内在逻辑联系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提供了内在逻辑切合点。根据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的客观实际,从理念、机制、立法因素等方面来寻求法律与道德融合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和现实所处的环境以及政府自身利益等因素使得政府职能转变艰难。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等突出问题。其次要明确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社会本位、共同治理、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等社会管理理念,使政府与社会关系良性发展。最后要加快各项配套改革进程,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创新和对知识管理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Peter F.Drucker)最早提出知识管理理念以来,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知识管理是创造、储存与运用知识以促进组织绩效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肖小华 《党政论坛》2014,(11):47-48
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受到社哙基础、教育主体、教育空间与时间、培训机构自身弊端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既不能无限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功能,把干部教育看作是万能的,寄希望于一、两次干部轮训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但也不能据此认为干部培训工作是无效或无用的,从而否认干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