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新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事后救济制度,它与第三人参诉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对第三人的保障制度。我国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在于保障第三人权益和抑制恶意诉讼,但是第三人撤销之诉除了一个法条规定外,并没有更多的涉及到具体适用方面的问题。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建方面,应该由做出生效裁决的法院专属管辖,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但是也应该适当限制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权限,注意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在适用中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宋甜蜜 《法制博览》2013,(7):218-219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规定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与审判监督程序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与之并列的纠错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相比于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在起诉主体、诉讼种类、起诉理由等条件上规定的更为合理,能够给予第三人更为宽泛的救济。  相似文献   

3.
王衍 《法制博览》2013,(10):236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法院审理后的救济制度,它与第三人参诉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司法程序中对第三人的保障制度。本文就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第九章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两种。同时,《民事诉讼法》第96规定:"因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在此,笔者谈谈对因财产保全而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婧 《法制博览》2023,(33):109-111
监护制度是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制度之一,当涉罪监护人严重侵害其监护的未成年被害人时,为了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及时撤销该监护人的监护权,重新确定符合条件的新监护人。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参与支持撤销监护权之诉时常面临众多困境,如撤销之诉启动难、监护侵害犯罪之诉与撤销监护权之诉衔接不当以及撤销后监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构建监护侵害犯罪与监护权撤销的刑民程序合一机制,可以提供合一的程序平台,同时解决监护侵害的犯罪认定与监护人监护权撤销两种诉讼的接替问题。通过增设诉前监护状况评估程序、规范撤销监护权之诉的启动程序、完善监护侵害犯罪刑事与撤销监护权民事程序的衔接程序以及细化监护权撤销后的跟踪、回访程序,构建刑民程序合一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专业优势及法律监督职能,推动国家责任理念在刑事、民事司法层面的落实,在尊重诉讼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劭阳 《法制博览》2022,(15):129-13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执行程序中非常重要的救济程序,由于我国在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上立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明确,且受执行过程过各种因素的影响,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这项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司法实践中,很可能导致第三人滥用该制度,发生恶意阻止执行的行为,进而增加了执行的困难.针对目前执行异议制度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聂签  黄桃 《法制博览》2021,(3):40-41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案件呈增长趋势,公益诉讼渐渐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不负众望地把环境公益诉讼纳入公益诉讼制度中,在诉讼主体的规定上也有了改善:包括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机关.《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只是原则性规定,对于适格主体的规定过于模糊、没有那么明确.公益诉...  相似文献   

8.
胡笑影 《法制博览》2024,(7):127-129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自愿代为履行制度,为实践中处理第三人自愿代为履行的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尝试结合立法目的及司法实践对该制度进行体系化解读,旨在为该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陈真 《法制博览》2013,(11):100-101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很早就已确立,但是该权利的行使条件及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措施却很不明确,因此,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屋承租人在行使优先购买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讨论了该权利行使对第三人的影响,以期完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维护承租人合法权益、促进安全交易。  相似文献   

10.
楚书青 《法制博览》2013,(3):271-272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于英国的判例法,而我国《合同法》中,由于删除了该制度的相关规定,致我国法中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无法律进行规制。传统债权法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恪守债的相对性会导致债的相对性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本文讨论的就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