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后期,随战局急速发展及新区拓创需求,干部问题成了急中之急。1949年5月,二野军大在南京成立。6月,陈赓在南昌建立二野军大四分校,亲自兼任校长。广州解放后,陈赓特意指示分校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领导要在广州多招些文化高、素养好的青年学生,并委派军大政治部主任刘增钰,带上他的亲笔信面交叶剑英。叶剑英热诚赞同四兵团在广州招收1500名学生,并语重心长嘱咐刘增钰:“你们一定要把我们这批广州学生平平安安带到昆明,把他们培养成才!”就这样,1949年11月,二野军大四分校在广州掀起一股报考军大投笔从戎的军大热,1000多名南粤各地及港澳…  相似文献   

2.
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诞生和壮大起来的青少年群众组织.它由共青团直接领导,其性质“是团的预备军,是团的附属组织者”.同时它与红军有联系,是一种“半军事的组织”,“红军的后备军”,“中国反帝运动与土地革命斗争的战斗队伍”.①这种组织,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建立,而苏区更为普遍.福建各苏区的少先队,最早是在闽西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杨立三将军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从红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他毕生战斗在我军后勤战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善作“巧媳妇”——一款军装的诞生 1931年夏天,红军总部决定给每个指战员添置一套新夏装。但由于当时的经费十分紧张,总部明确规定:每人只能按照3角5分钱的标准做衣服,而且新军装  相似文献   

4.
李敏 《党史文汇》2006,(6):52-52
《党史文汇》今年第四期刊登的《共产党领导山西新军的历史经验》一文,如实地反映了山西新军的历程以及为保证党对新军的实际领导而对一些旧军官的反动行为进行斗争的真实情况。我作为山西新军决死队的一名老队员,看了很感亲切、很受教育、深有启发。山西新军中的决死队是薄一波等同志受党的委派组成党的公开工作委员会,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后,利用这一形式组建起来的有别于山西旧军的一支新型军队。它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配合八路军在山西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将山西新军中的…  相似文献   

5.
刘伯承、贺龙入党时已身为军长。刘伯承是“揣着银元上山”参加共产党的。而贺龙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刘帅参加共产党是不容易的事呀,他是口袋里揣着银元上山的。”这是一位革命老前辈的一番风趣话。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暂编15军军长的刘伯承军饷  相似文献   

6.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4,(10):42-4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苏联、岁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向建交国派驻大使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点将的第一批驻外大使中有10位是军队中的兵团级干部,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7.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带领中共中央机关,从革命时期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发,前往北平,筹建新中国。同行的人们都激动地谈论着对新中国的想象。毛泽东却想起一个人。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推翻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朝政权。  相似文献   

8.
陈辉 《党史博览》2006,(5):35-39
享有“天下第一军”美称的国民党新编第一军,1942年10月在印度兰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就装备而言,新一军已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水平。在对日作战的印缅战场上,新一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令日军闻风丧胆。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新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东进序曲》——这部轰动于60年代的战斗故事片,其原型,正是叶飞指挥的郭村战斗。一代名将叶飞的逝世,使我们深为感伤,英雄的赞歌却依旧唱响在共和国上空。 今年6月是南下服务团组建50周年的日子。这支以上海革命知青为主体的“学生军”,在接管福建、建设福建中作出的贡献难以磨灭。当年这支队伍的领队伍洪祥饱蘸深情撰写的《闪光不熄半世纪》,告诉你这群英雄儿女“南下”福建的感人情形。  相似文献   

10.
杨立三将军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卓越领导者 ,从红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 ,毕生战斗在我军后勤战线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至今仍在军中传诵。军 装1931年夏天 ,红军总部决定给每个指战员添置一套新夏装。但由于当时的经费十分紧张 ,总部明确规定 :每人只能按照 3角 5分钱的标准做衣服 ,而且新军装的颜色还要统一为灰色。当时 ,杨立三分工主管军需后勤工作 ,根据总部的指示 ,他立即让军需处的同志到瑞金城里了解布料及服装加工的有关情况。军需处的同志到城里四下打听后 ,感到非常失望。原来 ,按照当时市场的价格 ,即使不算上加工…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我刚好20岁,当时在老家壶关县的“牺盟会”任协作员,主要是下乡宣传抗日。1939年秋天,县里选派我去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壶关山区的一分校学习,3个月后,部队上要干部,我们十几个学员就被派过去了。我被分配到政治处的民运科任干事。这支部队叫华北抗日民军,原来是河北省一名旧军阀的一个团,经我党工作,起义参加抗日。不久,这支部队奉命开到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组织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一次掩护战斗1940年5月,敌人发动了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有个村子叫杨固(音),周围的不少老百姓…  相似文献   

12.
宋任穷改字     
1949年12月9日,前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参加起义的国民党部队先编为解放军暂编第十二军、十三军。通过民主运动,他们要求正式编入解放军第十二军、十三军.经西南军区批准,云南军区决定将第十二军、十三军,暂编第十二军、十三军4个军合编为两个军。 开会那天,会场中央挂着巨幅横标:“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十二、十三军改编大会。”首先步入会场的西南军区副政委,兼云南军区政委宋任穷看见标语中“改编”二字觉得不妥,便立  相似文献   

13.
苏嘉 《新湘评论》2005,(9):46-47
刘伯承、贺龙入党时已身为军长。刘伯承是“揣着银元上山”参加共产党的。而贺龙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刘帅参加共产党是不容易的事呀,他是口袋里揣着银元上山的。”这是一位革命老前辈的一番风趣话。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暂编15军军长的刘伯承军饷在5万大洋左右,相当于当时上万名士兵1个月的伙食费。刘伯承能够放弃这样的高官厚禄加入共产党,确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4.
正1954和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两次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军事顾问是当年的参战指挥员慕思荣和高锦堂。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第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只是这段惊心动魄战斗经历的艺术再现,毕竟受影片时长限制,不可能是战斗经历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5天,是一段身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的惊险战斗经历。  相似文献   

15.
对周恩来率领南昌起义军南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周围来率领南昌起义军南征是不是“打城市、争海口”的“方向错误”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考察当时南昌起义军所处的历史环境、南征的全部过程,联系周恩来的思想变化发展,文章提出:一、南征是从当时客观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二、南征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有益尝试;三、南征军事失利不是南征决策的必然结果。周恩来率军南征的思想和实践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39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120师于晋察冀的冀西地区灵寿县境内在军分区部队的配合下进行了著名的歼灭战“陈庄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击毙日本独立混成第8旅团旅团长水源义雄少将,创击毙日本将军级指挥官先例。当时在晋察冀根据地和延安引起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四十军在朝鲜》一书第三十一回“向祖国汇报2”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述:1951年5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进京汇报的志愿军四十军军长温玉成时,问:“你们四十军最先入朝作战.一直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怎么能坚持战斗7个月之久呐?”于是.温玉成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四十军的战斗经过.当他汇报到共产党员王学风两腿都被机枪打断.不能站立,他就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后摔断步枪.滚下山崖.毛泽东听得人了神.忘了弹掉烟灰.眼里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相似文献   

18.
<正>韩先楚是我军著名战将,他足智多谋,作风硬朗,骁勇善战,勇于创新,一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特别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曾成功地指挥过鞍海战斗、新开岭战斗、奇袭威远堡战斗、四保临江战斗等,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胆颤心惊,“旋风司令”威名远扬。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韩先楚指挥三纵等部队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仅用6个小时就攻克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美式装备的暂编二十师1.2万人,打开了通往锦州的门户,为接下来锦州攻坚战——关门打狗战略的实现,以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82年,离休军干姚卿才返回故乡天长市龙岗镇居住。看到自己当年战斗、生活、学习过的地方——龙岗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杂草丛生、残垣断壁,他萌发了重新修复抗大八分校的念头。此后,他便整天为  相似文献   

20.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