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5月11日和13日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此举立即引起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南亚国家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巴于5月28日和30日接连进行了6次核试验,对印度予以针锋相对的回击。印巴核试验使南亚核军备竞赛由秘密转为公开,再次使这里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从印度官员在进行核试验前后所发表的言论看,它进行核试验是想长期保持它在南亚的霸权地位,在军事上对巴基斯坦保持优势,进而把中国作为“头号敌人”,与中国进行战略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地区,爆炸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核试验。那一年,我30岁,荣幸地参加了首次核试验。当年在戈壁滩上,参与核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辛。烈日黄沙漫征程1964年,我还是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名教官。年初,我接到通知,要执行一个重要任务,而任务的细节上级并没有透露。3月,我到北京报到时才知道,要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热图     
3月19日,法国、英国、美国等多国部队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遭到轰炸的不仅有军事目标,甚至出现平民伤亡。3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就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4.
4月1日,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方军用飞机,导致我飞行员失踪,又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这一严重事件再一次暴露了美国极少数人妄图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再一次让所有善良的人们重新关注美国政府充满敌意的对别国的频繁侦察活动。而美国针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则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几乎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中国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为减轻大陆核试验带来的心理冲击,台湾当局采取了以下几项对策:利用各种场合加强宣传,贬低大陆的核能力。10月17日,蒋介石在"总统府"主持"宣传外交小组"会议,提出:"中共试爆目的,系为宣传而非全为军事。政府不必对此发表任何声明,宜由民意机关及舆论界强烈反应。"此后,他不断贬低大陆的核能力,指出:"中共虽有原子装置,但距离制成原子武器之程度,仍相差甚远。吾人完成准备反攻行动,即基于消除未来灾祸之责任与使命,无用忧畏中共试爆之举。"  相似文献   

6.
正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7.
国际要闻 ○5月11日,印度政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地下核试验,并试射了一枚短程导弹。 ○5月13日,印度不顾国际舆论谴责,又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 ○5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强烈要求印度停止核试验。日内瓦裁军会议谴责印度核试验,中国政府对印度核试验表示强烈谴责。 ○5月15日,参加八国(美、德、法、意、加、日、英、俄罗斯)首脑会议的领导人发表声明,谴责印度核试验。  相似文献   

8.
丁一 《广东党史》2009,(2):25-28
1960年底,美国中央晴报局号称完成了他们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在上世纪60年代相当多的时间里,就如何对中国核计划作出反应,以及是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中国核计划对东南亚和世界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谋求苏联合作对付中国的核计划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在这其中,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然而,当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些处心积虑设计的打击计划转瞬间化为泡影。中国昂首挺胸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在美国的阿拉默果尔举行,当天美国官方发布的公报是:一座装有大量烈性炸药的军火库发生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政府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就宣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世界上一个有核国家首次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雨果  王莹 《学习月刊》2009,(13):43-45
今年5月2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天再次“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自2006年10月第一次核试验以来,朝鲜先单独宣布退出六方会谈.继而高调宣称重启宁边核设施.最后完成3年内第2次核试验。南此看来.朝鲜意图拥有核武器的战略步骤是比较清晰的.即置国际社会的半岛无核化努力于不顾.以拖延“六方会谈”为核武器研发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1.
宗文  小寒 《党建文汇》2002,(5):38-38
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9日晚上9时首次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在这篇准备了3个多月,至少被修改了25次的国怀咨文中,布什主要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坚决打击绥靖主义的旗手;中国是直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的旗手;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的牵制和消耗保证了盟国“先欧后亚”军事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支援和配合了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的第一个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和决定性力量;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被推举为反法西斯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建柱 《求贤》2006,(7):30-32
彭桓武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在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上的辉煌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人之一;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反应堆理论与反应堆计算人才;他是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他领导并参加了原子弹设计方案的制定、氢弹的设计试验以及我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理论领导工作。他培养了周光召、黄祖洽等一大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10月7日,中国队以1∶0战胜阿曼队,提前两轮从B组中出线,中国足球经过4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冲出亚洲,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美军打击阿富汗美国和英国部队于当地时间10月7日20点57分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美国总统布什称,军事打击是针对恐怖分子的,目的是摧毁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力量。江泽民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0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前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再次就侵略历史表示道歉。江泽民强调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1964年和1967年,中国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1988年,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中子弹的试爆。到1996年7月29日为止,中国为了改进核武器的技术和批量生产等需要,共进行了45次核试爆。之后,中国政府暂停了核试验,并且宣布加入俄美签署的《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相关专家推测,中国已能通过电脑模拟相关核反应过程来取代传统的核试验。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     
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2月12日上午10时57分,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估计为1万吨。美、日、韩发出严厉制裁朝鲜的信号,欧盟率先在18日公布对朝制裁的追加措施,联合国安理会也已开始审议对朝新一轮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于年月日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是年月日,在我国上空。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地下核试验是年月日。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卫星收回地面是年月日,这颗卫星是同年月日发射的。中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一组空间物理测试卫星是年月日,这组卫星共颗。中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成功地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年月日至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6):19-19
日本政府日前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提交的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自皮书指出,朝鲜采取包括发射导弹和进行核试验在内的挑衅行为,中国迅速扩大在日本周边海域、空域的活动,俄罗斯的军事活动呈活跃之势,令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为此,  相似文献   

19.
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第一块里程碑的意义,是毛泽东把党的“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之设想付诸于实践,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军事上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意义体现为:第一次为解决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权奠定政治基础;第一次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制度,形成新型人民军队的管理基础;第一次为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农村根据地造就军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政府向延安派驻军事观察组,标志着双方建立起以促成共同对日作战为目的的初步合作关系。派遣观察组一事大致经过了中共方面发出邀请、史迪威总部有关人员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和罗斯福总统最终做出决定三个阶段。美国政府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坚持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是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的结果,其根本着眼点在于保持与中共联系的渠道,尽量避免因国共矛盾的激化引发内战,进而在战后远东扶植起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但由于此后美国政府特别是赫尔利采取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致使中共与美国合作关系中断并逐渐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