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性,历来有“性善”、“性恶”之说。“性善论”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恶论”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因为人性发展既具有向善的可能性,又具有向恶的可能性。 这里有两则案例为证。南  相似文献   

2.
“无善无恶”与“至善”是阳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阳明学不可忽略的论题。二者非但不是矛盾的,而且在逻辑上更是关涉的。这在于二者所指向的内容不同,对之言说时所使用的范式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从“心统性情”的视角来看,“无善无恶”一句是对心体的阐发,而“至善者”一句则是对性体的释义,二者相辅相成。从“未发已发”来看,“无善无恶”是心体的未发状态,“至善”则是心体的已发状态。从“体用”的论域而言,“无善无恶”乃是从体上讲,“至善者”一句则是从用上说,后者昭示着前者,即以用显体。阳明从上述范式论述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对理学内涵的丰富,更是对其心学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郑筱筠 《思想战线》2003,29(5):124-128
汉译佛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三、卷十四所载的《善财与悦意》故事与藏族《诺桑王子》故事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却无影响关系。正是因为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梵文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善财与悦意》故事成为藏族《诺桑王子》故事的最初佛经故事之源。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人性论显示出清晰的三个层次:当人因其具有"三根六欲"这些自然属性而成为自然人时,人性是无善无恶的;当自然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不断受到熏染而成为社会人时,人性是善恶兼具的;当社会人通过内在心性修养不断弃恶扬善、亲证无我而成为理想人时,人性是善的,而且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本原意义上的善。贯穿于这三个层次之间,有一条主线,即突显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恶善报应"是中国各民族民间童话故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民间童话故事中"恶善报应"的层次结构,并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6.
晚明之时,围绕着心学中"无善无恶"的命题,许孚远与周汝登进行了一场反复持续的争论,史称"九谛九解"之辩。论辩围绕性体、工夫、教化三方面展开。许孚远批评"无善无恶"说不合圣人之教,周汝登则坚持心学的这一核心命题,对许孚远的批评逐一反驳。他们的争论显示出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都想用自己的体系来统一性、道、教三者,担当儒教大命,然而他们都不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扶绥县山圩镇平天村那耀屯党支部书记方冠宁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建设等过程中勾结黑恶势力煽动闹事,侵害群众安全和利益,被立案查处。"涉黑涉恶,栽了!消息一经传出,当地群众拍手称快!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自治区纪委监委把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碎片     
徐强 《现代领导》2005,(2):27-27
梁武帝:“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梁书》卷38)显然,这是借“自然生态”喻指“政治生态”。良性的生态,其标志就是“平衡”,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共同发展。尽善尽美的政治环境,迄今为止,只是人们理想中所追求的一个乌托邦。客观现实是:有善势力,也有恶势力,善与恶的较量永无尽头。善势力如果不能压倒恶势力,  相似文献   

9.
人 ,作为一个生物个体 ,天生的本能 ,要生存 ,要发展 ,要快乐。这样 ,就有食欲、性欲、占有欲、欢乐欲 ,有一定的自私的欲望。进步的社会就应该维护人的这些合理的欲望。但是 ,由一个一个的个体人组成的社会 ,每一个人在满足个体私自的欲望时 ,一定不能危害、剥夺他人的合理欲望。人到底天生性善还是性恶?问了几千年 ,争论了几千年。其实 ,人既性善 ,又性恶 ,对立统一。有狼性 ,也有羊性。一个人 ,既有善的一面 ,也有恶的一面。社会上 ,人群有的以善为主 ,有的以恶为主。善占了上风 ,则善为主 ,恶占了上风 ,则恶为主。总之 ,人性是不完善的 …  相似文献   

10.
胡训玉在《学术界》2010年第3期学科前沿栏目中载文指出:权力需要设置边界,使其弃恶从善。国家的实质是权力,而权力具有善恶两面性,而且恶的危险性难以根除,所以抑其恶扬其善是人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欲无尽     
云溪子 《小康》2011,(5):118-119
欲有善恶之分,实现欲望的手段也有善恶之分。即使善欲,若不择手段去实现,其果不善,君子不为矣。若是恶欲,又不择手段,恶之甚者,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12.
何雁 《今日海南》2014,(8):42-43
<正>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海南当地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工行")是如何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海南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呢?就此,《今日海南》专访了该行的党委书记、行长石琪贤。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地方经济《今日海南》:石行长,您好,作为海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省级分行,海南工行怎么定义自己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地之性。而要回归天地之性,既要"继善成性",又要"变化气质"。"继善成性"就是要保存、继承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集义"、"养气"是人性修养的基本工夫,通过"集义",养得"浩然之气",就能与天为一,成性成圣。  相似文献   

14.
高平 《北京观察》2014,(9):66-69
正真正淡泊名利的作家,视野宽广的作家,胸怀大志的作家,追求突破的作家,是不会护自己作品之短的。他们不会满足已有的成就,不愿停滞于已经达到的水平,他们总想着下一部作品会更好。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二章》)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丑就显示出来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恶就暴露出来了。"这是辩证的认识论。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的统一体,也是认识对象的统一体,不知道这一面就不知道那一面。不识正面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6号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行为,促进商业银行安全、稳健、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行长戴相龙二○○二年五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真恶。”因此,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我们的祖先就筑起了善不留名的传统美德,竖起了恩不图报的道德标准。远的有功成退酬的鲁仲连,近的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叔叔。报刊上时不时也登载这种古风古韵的好人好事,对“无名英雄”称  相似文献   

17.
"次道德"现象在社会上广有争议,无论提倡还是反对,都应承认"次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善与恶的关系看,"次道德"在性质上应归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它是一种恶中有善的行为,不能一概否定.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看,对"次道德"行为价值评价时,在总体上应否定其行为动机、效果的价值,但也应对其减轻恶的效果的行为有所肯定.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次道德"仅仅帮助其载体建立减少犯罪损害的自我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低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减少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好话一百句     
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相似文献   

19.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0.
人事任免     
<正>任职2009年11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党组会议决定:任命黄子励同志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穗人社任免[2009]5号)。任命王继康同志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穗人社任免[2009]5号)。任命易雪飞同志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穗人社任免[2009]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