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移情水平低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情绪与高频次的身体攻击显著相关;情绪调节能力越差,个体越具有攻击的危险。对青少年情绪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5点: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2.情绪宣泄;3.角色扮演;4.丰富课余生活;5.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对游戏中榜样的观察学习是获得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替代强化等是维持攻击行为的强化机制;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分析具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认为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差,从而引发攻击行为;一般攻击模型对上述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该研究领域中最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全面、有效地解释了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并以造成其精神上、身体上的伤害为直接目的的行为,同时攻击者表现出有意伤害性,且被攻击者试图躲避。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动力学观点、习性学的观点、社会学习的观点、挫折-攻击假说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模型等;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所产生的后果主要有对攻击者的影响和对被攻击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研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并效地控制和消除青少年攻击行为,对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理偏差,通常指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偏差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典型的适应不良现象,是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遏止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预防犯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心理偏差的作用机制 青少年的心理偏差与其攻击行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偏差是怎样对攻击行为起作用的呢? 1.形成失范结果价值。所谓失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警校大学生攻击性行为训练对外显攻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攻击行为量表对106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男生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攻击性训练长时间组、中等时间组、短时间组在攻击行为倾向因子"间接攻击"、"敌意"上存在显著差异(F=3.314,4.702;P=0.040,0.011,P0.0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长时间、高频率的攻击性训练会影响警校大学生外显攻击性,显著表现在攻击行为因子"间接攻击"、"敌意"方面。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犯罪从其行为的表现来分析是一种以暴力为表征的侵犯攻击行为。其原因有警察认知方面的错误 ,也有工作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宣泻。在“挫折———攻击”假说理论下 ,刑讯逼供犯罪是对讯问挫折的一种反应。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要从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 ,建立招警心理测试制度 ,调整警察的认知理念 ,减少警察工作的应激源 ,建立警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攻击行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工具选择、对象选择、时机选择、方式选择上。攻击行为常见有发泄性攻击、取乐性攻击和躲避性攻击三种特殊类型。攻击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向价值,体现在作案人数指向、犯罪动机指向、犯罪双方的关系指向以及对象指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