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自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使人类警醒。尽管我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降临,但未雨绸缪,就能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防范自然灾害,化解灾害风险。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和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使人类警醒。尽管我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降临,但未雨绸缪,就能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防范自然灾害,化解灾害风险。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和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所谓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的变异使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受到损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异的结果,也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的影响。不论何种自然灾害,都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有史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重大伤亡和痛苦,人类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当前,自然灾害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已经并将继续造成世界的严重不稳定因素。目前,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应急机制建设如何?还存在什么不足?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给予解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施玮 《理论研究》2009,(3):41-43
依据西方理论,当下世界处于风险社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人类自身所制造的各类风险,而自然灾害风险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危险,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因此,灾后救助制度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总结传统社会灾后救助经验并考察现有救助法律的基础上,本文将给出一些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青 《党史文苑》2008,(8):9-12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自然既赐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同时也赐予人类灾害。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并将与人类相始终。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也十分严峻。为此,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灾救灾运动,取得了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的严重自然灾难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在巨灾面前,科学技术的预测和防范手段因其有限性而受到人们的质疑。科学技术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状态,根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困境,即人类认识能力与工具理性的有限性和理性指向对象(自然界)的无限性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境况使人类始终面临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宗教信仰的内容由于具有完满性、本原性、规范性和超验性等特征,因而它能给身处逆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不可证伪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与之对应的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以慰藉受挫的心灵,帮助人们重树生活的希望、勇气和信心。这便是宗教之所以能够始终与人类生活形影相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传统的研究中着重关注自然灾害负价值的一面,而极少从价值论的视角探究其正价值的一面。自然灾害作为一种存在现象,不仅有着负自然价值、负认知价值的负价值性,而且蕴含着正自然价值、经济价值、正认知价值和道德价值的正价值性。若能够科学地对自然灾害正价值进行梳理及对正负价值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实践活动中努力将负价值转化为正价值,则会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然灾害,实现人类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自然既赐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同时也赐予人类灾害。公元1998年,农历虎年,地球忽然间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一年前,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约而同地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从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优越的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于7月8日至10日举行,论坛发表的《贵阳共识》认为,当今世界,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已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应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构建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环境保护的多赢。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你能相信吗?在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全球平均每天竟然有两万多人饿死。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仍有7.77亿饥饿人口。不仅如此,从世界谷物的供求情况来看,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世界粮食的产量和可供量都在减少,而世界重点缺粮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着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内战或冲突,需要国际粮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为什么还会面临吃饭的难题呢?世界范围内粮食分配严重不均、南北间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相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党中央、江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死守决战,终于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在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史册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防控体系建设,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构建"平安中国""幸福中国""美丽中国"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决策机制建设,要遵循自然灾害预警决策依据的原则、掌握自然灾害预警决策的方法.加强自然灾害预警运行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运行的系统、畅通自然灾害预警运行的处理流程.要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4,(1)
光阴似箭,转瞬间,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四道门坎。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经受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非典疫情来势凶猛,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房屋倒塌,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这次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一次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量的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记者就此采访了来自我国地震、防灾、建筑等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