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为进行宪法起草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宋庆龄等32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要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包括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等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十分复杂。与一般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法律规范要明确,文字表达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宪法的起草需要充分听取…  相似文献   

2.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由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9)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又被称为"五四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完成的。毛泽东不仅亲自带班完成了宪法草案的写作,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寓于宪法蓝图,从而使全国人民有了一个共同的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的任务,便提到日程上来。任务主要是两项,一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是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6.
霞飞 《党史文苑》2012,(23):9-14
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我国社会正处于过渡时期,党和政府还来不及制定宪法。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毛泽东却一直在考虑国家制定宪法这样一件大事。按照他的设想,新中国制定宪法,要有三年准备期。中央是同意毛泽东这个意见的。1952年10月,三年准备期已到,毛泽东立即把制定宪法的事提上中央议事日程。根据他的建议,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的任务,便提到日程上来.任务主要是两项,一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是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主持下完成的.这部宪法第一次用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本文试就毛泽东如何决策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始末作一番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9.
当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中国社会还处于过渡时期,来不及制定宪法。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毛泽东一直考虑制定宪法这样一件大事。按照他的设想,新中国制定宪法,要有三年的准备期,中央是同意毛泽东这个意见的。到1952年10月,三年准备期已到,毛泽东立即把制定宪法的事提上中央日程。根据他的建议,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毛泽东的判断和决定:三年准备期已经顺利完成,拟于1953年2月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研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计划纲要,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就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面临变化时,发生了高岗、饶漱石事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能按时在1953年2月召开,但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没能按时召开,但制定宪法的准备工作没有停止,一直在进行着,而且,毛泽东决定,自己亲自挂帅抓这件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0.
正1952年12月24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提议"开始进行起草选举法和宪法草案等准备工作"。据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13日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1953年底,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前往杭州,开始宪法起草工  相似文献   

11.
1953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初兴,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法制为其保驾护航。正如毛泽东所言:“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人民政府第20次会议一致通过了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后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在1954年9月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3.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大法而离开冰天雪地的北国,带领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浙江杭州,住在西湖第一名园刘庄。主席和宪草小组在那里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拿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供讨论稿,毛主席为这部大法不知倾注了多少心力。关于这部宪法的系统记述和研究已有专文,本篇仅将修宪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间采撷整理,以小见大,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4.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北京诞生。北京的秋天是迷人的,但这一年的秋天,似乎因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而与往年更为不同。新宪法的起草是从1954年初开始的。一个由各个阶层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毛泽东对这件事情更是关注。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刘庄,由他率领的起草班子正紧锣密鼓地工作着,一读稿、二读稿、三读稿顺利地起草出来了。在北京的刘少奇对此也极为关心。2月28日至3月1日,由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的三读稿。3月9日,杭州的起草小组又提交了四读稿。3月12日、13日、1日,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4,(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社会各界认可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到1952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决定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第10款的规定,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16.
17.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其诞生于1954年,时称"五四宪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说起这部宪法的出台过程,背后还隐藏着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现笔者通过搜集整理予以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永翔 《党建》2022,(1):66-67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在西湖边的北山街84号院,一片浓荫掩映下,有一幢青灰色的小楼,这里是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所在地。在陈列馆二楼的展厅内,一本微微泛黄的文稿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这本珍贵文稿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封面上标注的时间是1954年3月23日。  相似文献   

19.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能在建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出台,与西柏坡时期的起草工作密不可分。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布置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能在建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出台,与西柏坡时期的起草工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