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彪 《学理论》2009,(27):212-213
中国翻译理论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但与西方的翻译理论相比,中国翻译理论的体系性相对较弱,其中大部分是翻译家在序言中提及,而并未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翻译理论偏重于实践,是对自我实践的总结,董秋斯在充分认识到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提出翻译建设短期和长期计划,为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总的框架,也为中国翻译理论走出误区,走向完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成为传承中国翻译理论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廖玲 《各界》2008,17(9)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是指影响语义和表达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本文将语境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论述,首先简单介绍了语境,进而研究了语境在翻译中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译语是汉语的异化.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本文重新阐述翻译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语境翻译对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颖 《学理论》2013,(6):201-202
翻译活动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中国翻译史有史籍记载的已长达三千余年,文章简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翻译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翻译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66年以前),翻译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新中国成立实践、理论同步进行。在第二阶段(1978年始)翻译实践规模宏大,成果累累,翻译理论日臻完善,吸收介绍了国外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陈小伟 《学理论》2012,(26):108-109
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同之处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作为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不论对译者还是读者都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开展翻译批评,人们见仁见智.本文通过对英汉译文中若干例子的分析,指出翻译批评既要着眼译文的整体效果,注重宏现的全景式关照,更要注重微观层面上具体词句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吴悦茜 《学理论》2012,(35):191-192
纵观中国翻译史的发展阶段,中国翻译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方翻译和文学翻译。不同时代的主流翻译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中间是否有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的出现,安德烈.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对文本的操纵性改写理论为研究这些翻译作品的特点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尝试用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研究中国翻译史上不同发展时期的翻译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秀婷 《学理论》2013,(14):193-194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在线处理理论之一,关注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关联理论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而商标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同样也能够接受关联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韩竹林  王健 《学理论》2013,(9):173-174
翻译目的论从人类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是一种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以澳大利亚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译作为例,试析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贞  胡伟华 《学理论》2011,(35):235-236
我国当前大学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实施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学习等。  相似文献   

10.
葛薇 《学理论》2012,(11):160-161
我国翻译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与之伴生的是翻译理论的同步发展。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是由"质"而"信"再到"化",也就是说,从单纯模仿原文句法的直译到允许句法自由的意译再到饱含创造神韵、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多种翻译手法相结合。我国的翻译理论是在不断深化中加快发展,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相似文献   

11.
林柯 《学理论》2010,(23):293-294
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其翻译认识。语料库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先进的检索软件,使得对数量庞大的语言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成为可能。翻译教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大量的真实语言必不可少,因此,翻译教学中引进语料库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就此,以平行语料库为例,探讨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将女性主义运动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该理论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身份被隐藏的现象,开始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身份,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对翻译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的翻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与途径多有差异,有诸多学者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产生了翻译美学,翻译与语言学的结合造就了翻译中的语言学派等。然而,在其他学科利用生态学拓宽研究视野的强劲时刻,生态学似乎并没有进入翻译研究学人的视线,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而社会、文化、交际和语言作为翻译研究中几个方面,是翻译生态体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的翻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与途径多有差异,有诸多学者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产生了翻译美学,翻译与语言学的结合造就了翻译中的语言学派等。然而,在其他学科利用生态学拓宽研究视野的强劲时刻,生态学似乎并没有进入翻译研究学人的视线,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而社会、文化、交际和语言作为翻译研究中几个方面,是翻译生态体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自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以来,翻译界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肯定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甚至有人提出,严复在翻译实践中,并没有遵循自己提出的翻译标准.其实,严复的翻译思想有其深刻的合理因素,其翻译实践大体上也是遵循其自己提出的"信达雅"标准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和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之一。试图对其两者渊源、内容、历史意义、局限性进行比较,来浅谈其各自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欧阳子建 《学理论》2009,(24):205-206
在当代的翻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与途径多有差异,有诸多学者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产生了翻译美学,翻译与语言学的结合造就了翻译中的语言学派等。然而,在其他学科利用生态学拓宽研究视野的强劲时刻,生态学似乎并没有进入翻译研究学人的视线,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而社会、文化、交际和语言作为翻译研究中几个方面,是翻译生态体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韩波 《学理论》2010,(9):69-71
具有深刻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普希金和茅盾两位大师都是伟大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历来重视并长期从事翻译活动。两人翻译观的相同之处:对原著内容和风格的处理,译文语言的使用,译诗的形式处理,都认为文学翻译具有创造性。在翻译理论研究的问题逐渐由从前的怎么译转为为什么这么译,两位大师的翻译观仍然是充满先见的。  相似文献   

19.
郭师源 《学理论》2010,(2):125-126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翻译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关联理论,广告翻译的核心就是通过明示——推理的认知活动来寻找最佳关联。而它的关键是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从而通过最小的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在分析现代广告的目的及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借鉴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广告翻译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2)
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在1988年出版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作者以功能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该模式要求译者透彻地分析和准确地理解源语文本及其功能与翻译目的,从而帮助译者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