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二大,我们党集中主要精力,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指导思想及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变。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一番回顾与考察。一、历史新时期的首要任务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局面。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帮派体系,仍在控制着相当一部分地区和部门的领导权。他们利用派性,煽动纠纷,甚至策划暴乱,使刚刚结束的动乱仍泛着阵阵余波。我国本来就比较落后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路线问题拨乱反正的历史性会议已有多次。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这些路线上拨乱反正的历史性会议相比,有它最为明显的历史特点。这就是: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领先,即以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用以冲破“两个凡是”和个人迷信的束缚,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以它为动力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二。纠正“文化大革命”严重“左”倾错误,同时确立和维护对错误负有主要责任的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实现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更新换代,同时确立和维护两代领导核心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三、这次会议作出的“政治上…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领导推动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弄清历史是非和理论是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做了直接准备。在邓小平领导下,《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巩固、发展了全面拨乱反正的成果,体现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由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全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简称《决议》)为标志而载入史册.这一任务的完成,为党纠正统治全党达二十余年之久的"左"倾错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徐庆全 《湘潮》2005,(11):4-12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 ,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 ,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世纪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是我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胜利完成这三大任务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面对世纪之交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完成党的基本任务 ,关系到我们的前进方向 ,关系到党和…  相似文献   

7.
黄黎 《党史博采》2008,(12):4-9
随着平反冤假错案大规模展开和拨乱反正的深入进行,全面、彻底地清理"左"的错误,对历史问题作出全面总结,从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统一党内外的思想,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亟需解决的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也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拨乱反正的过程。从1980年3月决议开始起草,到1981年6月决议正式通过,全党围绕着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展开广泛讨论。特别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等关系全党团结和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展开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其中,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建议,体现了一位政治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超凡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8.
《求实》1981,(Z2)
这一部分是讲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由于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党的工作是在徘徊中前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党的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从根本上扭转了左倾错误方向,开始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着重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华国锋同志的功绩和错误。第二个问题是讲党的三中全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胜利地完成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伟大历史任务。20年来的  相似文献   

10.
蒋永清 《湘潮》2014,(3):4-8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以此为标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历史决议》的通过,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它具有历史里程碑的作用,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历史勇气。本刊摘登一组笔谈文章,以纪念《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  相似文献   

12.
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思想上讲,是和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决裂,转到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路线上来。其次,从政治上来汫,就是要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全党全国人民主要任务的规定转到正确的方面来,也就是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最后,从经济建设本身来讲,就是从过去那种左的指导思想,转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13.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然把“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因而未能从理论上和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十一大没能完成的任务,使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由此呈现出…  相似文献   

14.
拨乱反正是中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阶段,邓小平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大主笔,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才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一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它将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而载入史册。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于  相似文献   

16.
“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实践和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近7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①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不仅是对这7年的概括,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概括。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概括,党史界把1978~1992年这一段历史,再分为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和以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两个阶段。因此,从拨乱反正作为切入点,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在内容上也是适当的。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被毛泽东称为“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②的…  相似文献   

17.
刘维芳 《党史文汇》2008,(10):41-44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从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央决定对建国后的历史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为了这一目的,中共中央决定,要集中全党智慧,作出《关于建围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由于毛泽东是“文革”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者,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成为《决议》需要处理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在理论建设上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第三,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命题。总之,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圆满解决了关系党...  相似文献   

19.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决议》突出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以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1981年的《决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80年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把党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一句话,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的双重历史任务,即同时要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和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而这两大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的内涵与要求又是不尽相同的,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每一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