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于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的当天,上海的《申报》刊载了两则重要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与陈洁如宣布离婚的声明。在蒋陈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俩曾通过法律手续共同领养了一个女儿——蒋瑶光,后改用母姓为陈瑶光。陈瑶光的丈夫陆久之是湖南长沙人,1902年生于一个大官僚家庭。陈洁如对女儿选择的这位翩翩绅士是十分满意的,并赠陆一块珍贵的金壳打簧表。此表是共产国际鲍罗廷  相似文献   

2.
他既是蒋介石的女婿,又是共产党婿,又是共产党的联络员;他不是共产党员,却舍死忘生地为共产党工作;他曾以“纨工作;他曾以“纨绔子弟”的身份周旋于上海十里洋场,以灰色身份办公司、开舞场,出公司、开舞场,出没于舞榭歌台,以此作掩护营救了许多中共要员;他巧妙利用日本巧妙利用日本人的钱,打着“中日亲善”的旗子,办报宣传抗日,为根据地运送紧急根据地运送紧急物资;他因父亲是汤恩伯的恩人,而受中共之命冒死策反汤恩伯;解策反汤恩伯;解放后,他因潘汉年冤案受牵连,被判有期徒刑15 年;“文革”中,又被冠文革”中,又被冠以“蒋匪潜伏特务”、“日本特务”的不实罪名而屡遭批斗……  相似文献   

3.
贺伟 《党史纵横》2012,(4):54-57
2009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向海内外发出电文:“蒋介石、陈洁如结婚时所用家具重现上海滩”。文中说:“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时用的五门橱19日迎来‘乔迁之喜’,西迁至上海青浦的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并将于清明前后携手百件名人珍贵藏品一起与上海市民见面。”这则电文勾起了人们对蒋介石曾经一段短暂婚姻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口述前记 张朝杰,原籍广东潮阳,1920年12月生于上海。1945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机关支部成员。1949年6月起任青年报社编辑。1982年离休。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第三团全体官兵2500余人,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直接策动和组织下,于南撤台湾途中成功举行海上起义,胜利开赴连云港。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创造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一次起义人数最多、建制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成建制的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和军心,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6.
王燕虹 《世纪风采》2007,(10):45-46
1948年7月下旬,在上海居住的胡允恭夫妇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华东局城工部负责人吴克坚的指示,要他俩速去杭州,策反浙江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陈仪率部起义。如起义成功,这将在敌人的要害地区插上一刀,彻底打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战略部署。胡允恭(当时化名胡邦宪)当即表示,一定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第三团全体官兵2500余人,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直接策动和组织下,于南撤台湾途中成功举行海上起义,胜利开赴连云港。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创造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一次起义人数最多、建制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成建制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和军心,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复电慰勉起义官兵。1950年9月,伞兵三团部分起义官兵经过整训后,  相似文献   

8.
高峰 《党史纵横》2011,(6):49+52-49,52
她是一位聪明好学、有文化的新女性,在蒋介石政治崛起最关键的7年中伴其左右,在蒋介石的一些重要时刻,她如影相随。不明真相的新闻记者曾称她为:欧亚混血儿、风尘歌女、姨太太、护士、冒险家,甚至冒牌货,终于,她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为自己正名。她就是蒋介石的第三位夫人——陈洁如,一位被淹没在蒋介石政治野心与历史洪流中的女子。  相似文献   

9.
周军 《党史博采》2002,(1):30-33
他是孙传芳五省联军军法处长陆翰的少爷,出身于官僚家庭。 他是蒋介石的女婿,同国民党上层有过接触,联系。 他是汤恩伯的智囊人物,曾被汤委任为“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 …… 为此,他在10年浩劫中挂过黑牌,还因“潘汉年、杨帆案件”的株连度过铁窗生活15年。 人们看到的仅是上述显赫的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的原配是毛福美,在上海滩混世界时他还纳过一妾,姓姚名冶诚,再后来又与陈洁如正式结婚,后为娶宋美龄而将其离弃。  相似文献   

11.
1948年2月至1949年3月间,中共中央上海局在香港举办了十余期党员干部学习班,来自上海、南京、武汉、西南及台湾等地的百余名学员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先后重返各地(有的奔赴新的岗位)继续领导群众开展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迎接解放的爱国民主运动。上海局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选择千里之外的香港作为基地,抽调所辖范围的蒋管区党员干部分批进行学习的呢?这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举。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忡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上海战役失败后,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议论纷纷。当时,汤恩伯部队装备精良,然而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城崩溃。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蒋介石指示陈诚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7月2日,检讨会在台北一所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军政大员以及参加过"上海防卫战"的师级以上军官,  相似文献   

13.
陈仪无悔地说:“我相信,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我的。”上篇写到,陈仪受得意门生汤恩伯的鼓动,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逼请,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在形势的推动下,他终于走上了反蒋起义的道路。但是,他的起义计划能否实现呢?……六、蒋介石“下野”,汤恩伯就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使陈仪对接应解放军过江之事又增添了几分信心。他坚持不在杭州设防,加紧策动汤恩伯起义。  相似文献   

14.
光明阻击战     
1934年3月14日,鉴于国民党北路军主力在江西南丰枫林附近遭我军英勇打击,"对抗激战已成持久之局",蒋介石急电汤恩伯火速攻占泰宁、黎川、建宁,以配合北路军的"围剿".汤恩伯于是电令各师携带五日粮秣,以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由将乐出发,向光明推进;冷欣的第四师、王仲廉的第八十九师由将乐向万安推进;李默庵的第十师为总预备队驻扎将乐县城待命.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夕。蒋介石集团加紧了对海军的控制,逼迫海军官兵去台。在此情况下,一大批闽系海军军官纷纷回闽,匿居福州,一批批被迫经福州撤往台湾的海军官兵及家属也逗留福州,观察时局的发展。一时间原在福州的海军元老和在闽的各海军机构的官兵云集起来,寻求新的出路。中共中央社会部上海站对于策反闽系海军的工作十分重视。上海工作站的林亨元向吴克坚建议,由中央社会部直接派人到福州进行策反海军的活动,并物色回福州活动的人选,选中了原国民党海军月刊社长、海军上校郭寿生,原国民党海军总部六署少将署长曾国晟,以及少校营长叶可钰等人,由中央社会部的吴寿康负责,组成福州工作站,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展福州海军的策反工作。萨镇冰、陈绍宽是海军中最有影响、最有威望的宿将,他们的主张和举动,直接影响到闽系海军官兵的去  相似文献   

16.
柯云  育欣 《党史纵横》2013,(4):24-25
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节节败退,直退到最后一关——长江天险。蒋介石认为长江这道天然防线固若金汤,共军插翅也难飞过江去,希望凭借长江天险做最后的一搏。他曾得意地对身边宠将汤恩伯说":这道防线只要守住了,共军也就只好望江兴叹了。"汤恩伯也信心百倍地回答:"请委座放心,守住天险决不成问题。"蒋介石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满意了。"其实他们  相似文献   

17.
梅芩 《党史纵横》2002,(7):16-16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的发迹与陈仪有直接关系.是陈仪在汤恩伯走投无路时收留了他,并送往日本学军事.汤学成回国,又是陈仪为他联系当上了军官,并在以后青云直上.可以说,两人的私人关系"亲如父子".  相似文献   

18.
1948年底1949年初,中共黔北工委的负责人张立为寻找党的上级组织到了上海,不久又辗转到达香港,于2月11日至17日向中共中央上海局城工部并负责青年工作的黄林(朱语今)详细汇报了贵州的工作情况.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贵州党组织急需恢复领导的实际,上海局负责人钱瑛决定派张立等到贵州开展工作,并指示:由张立、刘镕铸、蔡之诚3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张立任书记,由中共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直接领导;贵州的工作重点放在贵阳等大城市,不搞武装斗争;要注意隐蔽力量,发动和保护群众,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式方法,争取上层人物,打入敌人内部,着重分化策反、护厂护校、保护交通、迎接解放、配合接管.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在沪机构:中共中央局(1921.7-1922.10;1923.4-1923.6;1923.9-1927.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央局设在上海,领导全国党的工作。1922年10月,中共中央局曾一度迁至北京,1923年4月迁回上海。1923年6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及其他中央负责人都到广州筹备召开“三大”。“三大”决定中央设在上海。当年9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除谭平山任驻粤委员外,都到上海工作。直至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20.
刘士明 《湘潮》2021,(3):32-35
1947年底,中共湖北省工委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的指示,在开辟大江两岸工作的同时,跨省在湖南岳阳建立了党组织,在长沙建立了中共长沙特别支部。中共武汉市工委也在湖南衡阳建立了直属支部。湖南成为中共湖北省工委以及后来的中共武汉市委重要的工作地,中共湖北省工委委员和中共武汉市委委员陈克东长期待在长沙,和后来接替他的同事一起领导了中共长沙特别支部(以下简称“长沙特支”)在湖南的统战策反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