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曾文友 《党史博采》2004,(10):26-27
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从西柏坡进入北平后,立即着手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1949年5月1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电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罗瑞卿说:“部队开动时,请来中央一叙,部队工作找人代理。”6月初,罗瑞卿向已经到职的继任政委李志民交代了工作,与司令员杨得志等话别后,便与徐向前同乘一辆火车奔赴北平。罗瑞卿到北平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首先找他谈话,要他出任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在政府建制之前归军委建制)。罗瑞卿当即提出,希望随四野南下,并认为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出任公安部长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正华北军区部队忠勇雄健,是一支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威武仁义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整编而成。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同样人才辈出,战绩辉煌。首战收复绥远重镇,围城打援二战涞水,三战进攻冀热察,以少胜多克晋中,绥察策应辽沈大战,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  相似文献   

3.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大将许光达正担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这场运动开始后,林彪、江青、康生一伙下决心要打倒贺龙元帅。许光达曾在湘鄂西、晋西北随同贺龙一起开辟革命根据地,是贺龙的老部下,两人关系极好。随着贺龙被林彪一伙打倒,许光达也被扣上了“篡军反党”的罪名。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军队,杨得志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是人民战争的参加者,曾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指引下冲锋拚杀,也曾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指挥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烽火岁月,杨得志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率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到毛泽东同志。(一)杨得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  相似文献   

5.
《清风》2018,(1)
正耿飚是谁?何为"耿飚之问"?耿飚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与杨得志、罗瑞卿领导的"杨罗耿兵团",曾参加过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耿飚回到当年战斗过的陇东某县。话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老首长回来了,纷纷来看望他,还  相似文献   

6.
吴跃农 《党史纵览》2002,(12):26-29
罗瑞卿成为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兼北平市公安局局长。毛泽东对他说:“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 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罗瑞卿率部进入北平,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稍事修整,准备向西北进军。5月4日,正当部队欲起程出动时,毛泽东在香山致电在青岛休养的罗瑞卿,电文是:“部队开动时,请来一叙,部队工作找人代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2,(21):51-53
1965年12月6日,贺龙突然接到通知:立即到上海去开会。以往通知开会都同时告知会议内容,可是这次没有。前不久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的通知,贺龙以为会议可能与此有关,临走前,秘书问他要带什么材料,他说带上作战地图。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会议是"要解决罗瑞卿的问题"。贺龙与罗瑞卿,一个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  相似文献   

8.
成国银 《党史文汇》2003,(11):37-38
战斗剧社原属红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就属120师领导。贺龙很重视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认为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对部队士气影响很大,是部队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贺龙师长本人虽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很尊重知识分子,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连一些青年学生,也很受贺龙师长的珍视。剧社女同志和小同志较多,贺龙师长对这部分人特别关怀和照顾。有人风趣地说:“贺老总是战斗剧社的后台老板。”一1938年冬,120师由晋西开赴冀中。这次横跨晋冀两省的冬季远征,途中要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特别…  相似文献   

9.
"杨罗耿兵团"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在平津战役及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作为兵团的三位主要首长,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也占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文革”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里,贺龙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终被残酷迫害至死,成为“文革”中一桩大冤案。但历史最终对他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林彪向罗瑞卿发难,贺龙力保,林彪的暗箭瞄准了贺龙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由于林彪长期称病不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了两枚珍贵的狮钮印章,印章的主人一是海涛(即周逸群),一为贺龙。这两枚印章是他们在1928年初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开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时,下达战斗命令、签发文件布告用过的,可谓稀世文物。当时,周逸群、贺龙离开石首县时,与敌人发生了一场激烈战斗,这两枚印章不幸遗失。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视察了湘西的大庸、桑植、永顺、花垣、吉首等县、市。廖汉生同志是桑植县人,早年曾战斗在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视察中,廖副委员长参观了贺龙同志故居和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展览。  相似文献   

13.
正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贺龙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光辉的历史丰碑。举行桑植起义:创建湘鄂西(边)根据地南昌起义部队南撤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经香港秘密到达上海,开始谋划新的革命斗争,并多次向党中央提出返回  相似文献   

14.
李玉勤 《党史纵横》2012,(11):18-19,17
1974年,76岁高龄的周恩来患癌症已经两年,但他依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华国锋和国务院的其他同志经常在夜里被叫到他那儿开会或研究工作,大家习以为常。这年4月18日凌晨2点半,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厅找华国锋谈话,要华国锋复查贺龙的案子。贺龙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文革"爆发后,与贺龙一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罗瑞卿被打倒。随即,林彪把矛头又对准了贺龙,从1966年8月起散布贺龙"到处插手"、"夺权"的谣言。中央文革积极配合,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诬蔑说:贺龙和彭真搞"二月兵变"。  相似文献   

15.
192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罗瑞卿从上海到闽西,参加当地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不久,这支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罗瑞卿,看到这位同自己差不多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党史博采》2014,(6):31-33
注重政治教育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治军 叶飞高度重视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军队是不能赢得群众、战胜敌人的。叶飞从不脱离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和战斗动员,达到调动部队战斗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唐赤英,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他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参与指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洪湖苏区被敌人占领后,他与军长贺龙率红三军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唐赤英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8.
贺龙三哭     
贺龙元帅乃“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可是,在1946年的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一哭卢冬生 中共党员卢冬生,湖南湘潭人,1925年到湘军当兵,后参加北伐、“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初随贺龙、周逸群由上海赴湘鄂西,  相似文献   

19.
巧救叶青山罗瑞卿最早与保卫工作有关,是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随第四纵队在蛟洋一带担任警卫大会的任务。从此,就与保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33年1月,担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的罗瑞卿,因头部的重伤疗养了一段时间,回到部队,他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军团保卫局局长。这可能是属于照顾性质,因为一直到长征途中,罗瑞卿头部的伤口也没有彻底长好,吃饭都成问题。从第四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再到长征的大部分时间,大约三年,罗瑞卿一直在保卫局长的位置上,积累了丰富的保卫工作经验。毛泽东对罗瑞卿在保卫方面的出色才干印象极深…  相似文献   

20.
1950年 10月 8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正式组成。   有谁能想到,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又有谁能想到,创造这一奇迹的志愿军最高指挥机关——志愿军总部指挥所,是经过几次迁移的,条件十分简陋且又靠近前沿,随时有危险的矿洞呢 ! [1]朝鲜战争刚爆发时,志愿军指挥机关是一座具有三防功能的指挥所,原叫十三兵团指挥所,后叫志愿军指挥所。这一掘开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