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云山,这位当代鸿儒,泰戈尔的忘年之交,用他毕生的精力构筑中印文化桥1956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陪同下,周总理参观了著名学府——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他高度称赞该院院长谭云山“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数年后,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亦赞美谭云山“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为印中两国文明更好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谭云山名不虚传,不愧为一名孜孜不倦的著名学者,中印友好的杰出使者,情系故园的爱国者。寄名云山志存高远谭云山,原名启秀,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长乐村一个颇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印建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进入60年代,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出现了挫折。 中印发生边界冲突的焦点在于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国界,两国只是有一条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划的“麦克马洪线”则历来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到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对印度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有3次。其间,中印关系曾经友好发展、高潮迭起,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交往的典范,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举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受西藏因素、边界因素、国际形势等影响,中印关系也曾从友好走向疑惧、从论争走向战争、长期冷战对峙。为中印友好关系的开创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付出巨大努力的周恩来让人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4.
中印关系一直是影响地区和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多极化趋势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底访问中国。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交换了看法,签署了《中印两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两国首脑的会晤为今后双方合作确立了一个基本框架。然而,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会因此而一片坦途,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受到政治多极化框架、经济利益需求、崛起前景比较和相互信任建构四大因素的影响。一、世界政治框架内的两国关系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有机的互动博弈体系,对国家的影响在近年来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在南亚…  相似文献   

5.
1962年10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因为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前曾全面主持了与印度就边界问题举行的各种级别的交涉,为争取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1960年初,他在中印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下亲赴印度谈判,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9—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4月11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宫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之后,在友好的气氛中两国总理举行了近3个小时的重要会谈。会谈中,温家宝提出了拓展中印关系的六点建议。第一,明确政治定位,提升两国关系水平。中印双方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友好关系更加紧密;第二,拓展双边交往,密切协调配合。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印两国应继续开展战略对话及其他双边磋商,扩大在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世情     
2014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开始了访印之旅。中印两国者B是处在改革关口的大国。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国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确定了15个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正在全面推进。而2014年出任印度总理的莫迪,则为新政府确立了改革官僚体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优先事项,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强大、现代的“杰出印度”。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1)
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半期。我先后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工作8年,并在外交部亚洲司担任主管印度事务的处长多年,在此期间经历了两国关系由冷变暖到明显改善的过程。高层领导人重启互访,无疑是两国关系恢复和改善的重要标志。拉吉夫·甘地总理和李鹏总理实现互访,就是中印关系恢复友好和取得明显改善的历史性事件。拉·甘地总理的历史性访华1985年初我来到印度时,正值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不久。长期以  相似文献   

9.
佚名  月生 《党建文汇》2006,(7):22-23
1960年4月19日,71岁的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正在新德里国际机场贵宾厅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这人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01,(5):F003-F00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的提出,始于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与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当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在此基础上,双方缔结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相似文献   

11.
1964年2月,周恩来、陈毅、奈温(左二)和耿飚(左四)在缅甸仰光机场陪同陈毅访问印尼1960年1月初,耿飚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在几名副部长的分工中,他负责主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外交事务。1961年三四月间,耿飚陪同副总理兼外长陈毅访问了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千岛之国印尼,作为1955年万隆会议(即第一次亚非会议)的东道国,曾在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贡献。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访问我国,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他亲切会见。中印(尼)两国领导人之间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印关系史上,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50多年以来,中印关系跌宕起伏,落差很大。从“印中人民是兄弟”的蜜月期,突然急转直下兵戎相见,爆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20世纪60年代末,英迪拉·甘地总理首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中印关系开始缓解。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中印关系趋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13.
195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尼泊尔王国政府代表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应该说,尼泊尔是较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 为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台阶,在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周恩来总理便着手处理中国和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08,(2):36-37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12,(12):2+5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两国关于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后写进了中印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应邀先后对印度、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在与印度、缅甸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江沿 《党史文汇》2003,(5):14-15
周恩来的儒雅风度、过人的机智为中外人士称道,同时,他也是一位以谈话艺术见长的大政治家。“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之邀赴新德里访问。这次访印,周恩来的心情是沉重的。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争端。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用卑鄙的手段同我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方式划出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按照这条线的划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从此成为英属印度所有。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继承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野心,继续…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8,(3):4-11
正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花两个多月时间出访亚非欧14国。这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这些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此次重大外交活动,目的在于支持这些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保卫世界和平、加强亚非国家团结、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等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打破美国、苏联和印度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孤立中国的局面。此次历史性的出访非常成功,周恩来以一个大国总理海纳百川的宽宏大度、睿智不俗的言行风度,受到了被访各国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赢得了各国极大的尊敬与赞赏。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耐人寻味,在此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评析石志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解决中印两国关系问题的指导原则。经过40多年中国对外关系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实践检验,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70年代初,运用“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终于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往事,可以看到周恩来公关意识、才能和艺术,使人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一直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遏制和敌视的政策,使中美两国关系和人民的交往隔断了20多年。身为中国外交政策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周恩来总理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保障亚太地区和世界和乎,曾表示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中美关系。1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