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案件新闻的受众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公众(generalpublic),一类是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specialgroups)。在案件新闻的受众中,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确指那些有犯罪倾向(或潜意识)的受众和正在犯罪或已经犯罪的受众。这两类受众对案件新闻传播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由这种不同决定了案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案件新闻事实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案件新闻传播才可能在上述两类受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学中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新闻本质真实包括整体、宏观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应该是先有事实,再抽象出本质,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搜集每个时代的正面、反面的事实,只有当事实搜集到一定程度,然后再研究这些事实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中抽象出本质。我们新闻工作者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的、宏观的真实,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容现公正,才能提高新闻质量,写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3.
一起案件事实从发生到有关部门依据法律处理完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事实形态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案件事实的整体传播和对某一阶段事实的传播,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是有区别的,事实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寓意,决定了传播方式和原则的不同。依据不同阶段案件事实的特征和传播者所期待的传播效果,案件新闻可以分为预警新闻、案件本体事实报道和案件完全事实报道等类型。对案件的分类传播是实现案件新闻传播正面效应的必要途径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案件新闻的有控制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件新闻的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案件事实的特殊性以及经过传播所产生效果的多向性。有控制传播包括传播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手段。公安、司法机关应建立案件新闻的新闻发布体制。  相似文献   

5.
舆论由事实传播生成,事实被传播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可以导致和生成不同的传播效果。引导舆论的关键同样靠事实传播,但引导舆论的关键是要预设传播效果,因为传播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对传播事实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如何在传播的过程中让公众相信事实的真实性从而达到传播的预设效果、引导公众意见的形成,就要借助方法的运用了。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在于其正义性,激浊扬清,扬善惩恶,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还在于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合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及其平民性与亲和性。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强调人文精神,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人。进一步加大公平公正、诚信友爱的传播力度,使正义与和谐的理念成为全警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我党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鲜明地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迅速及时性和大众性;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传播理论,而且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新鲜的见闻,是人们对新近发生事件通过口口相传或是通过特定媒介所进行的客观描绘。新闻必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传播发生了诸多变化,问题也随之而来:新闻真实性受到威胁,一些报道中出现了许多失实现象,有些媒体为增加收视率,哗众取宠,不惜炮制假新闻,一些媒体的文体报道领域假新闻更是泛滥成灾,让人们防不胜防。面对今天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传媒,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该相信谁?又能相信几分?传媒的公信力何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与否、真实程度如何,不同事实有不同衡量标准。有些事实的报道,达到“客观真实”就实现了“新闻真实;”有些事实的报道,实现“客观真实”后还必须达到“本质真实”才能实现“新闻真实”。没有实现“客观真实”的报道是虚假新闻;应该、能够实现却没有实现“本质真实”的报道,是“半真实”或“假客观”的“伪真实”。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5,11(5):163-163
新闻传播的理论问题历来倍受关注。新闻传播要受到环境因素、具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对新闻选择的制约;传播效果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实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应当充分发挥传者在形成新闻阶段、媒介在传播新闻阶段、受众在接受新闻的的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4.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对刑罚目的的选择直接影响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目的所体现的法的价值理念应与国家所追求的法的价值理念相适应。预防论的刑罚目的理论因其固有缺陷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报应论的刑罚目的理论体现了对正义、公平、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的追求,符合我国的法的价值追求,适合我国国情,应当作为我国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