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环境道德观教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应该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注入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境道德情感、意志和习惯,加强环境法制观念。青少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未来人才,需要继承我国悠久的环境保护传统,克服当前环境道德不良的种种表现,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看作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主渠道在教学。笔者根据多年来个人教学的经验体会,结合全市实际,认为当前在生物课教学中抓好学生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三项教育,培养三方面的意识。一要突出抓好环保知识教育,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让整个生物界拥有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的一方净土,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探讨了处理我国环境法与有关国际环境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已到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社会发展的地步。尽管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的观点看,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新一代人生态道德人格的培养。未来社会环保的希望,在于一代新人具有生态道德人格,具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保护环境上发挥积极作用。培养青年生态道德人格,要根据生态道德人格的构成要素确定环保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处理好生态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几方面关系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主题。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结果,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作用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建立良好的知识环境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受创造欲望驾驭,以寻求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11年的年会上再次提出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文章从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了人类所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的主观反映,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及行为取向,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并把环境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体系之中,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大学生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环境教育的重任,高师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不仅影响到自身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环境教育效果和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了解他们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可以为高师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未来商界领袖和职业经理人为己任的大学商学院MBA教育,一向带有浓重的金钱色彩。面对来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职业道德责任观念的挑战,应对措施是改进现有MBA课程结构,增进社会责任感。将环境管理的内容纳入到工商管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从企业家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高度出发的。这有助于在工商企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文化,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环境、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教育),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理念,注重贯彻主体教育思想,以主体参与、合作活动、共同关心、创新发展为策略,采取多种实施途径,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和价值现,以及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健康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成为了世界的主题。鉴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1997年《刑法》设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环境刑法,在环保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环境犯罪立法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如何运用刑法武器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我国的环境刑罚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出发,对国外环境刑法进行借鉴,完善我国环境刑罚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趋势和潮流。在我国,近年来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但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论是在水环境方面,还是在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污染蔓延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民们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环境教育是解除环境威胁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环境教育的意义重大。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特别是对作为未来栋梁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的责任主体实施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实践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公安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创新型教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进教学管理思想革新,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绿色消费就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购买和消耗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也就是说是利用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消费趋势,来引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以达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演进的目标。当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绿色消费浪潮正在兴起,以不可遏制之势席卷全球。据不完全统计,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环境污染严重 ,二是生态恶化加重。根据“十五”和 2 0 1 0年环境保护目标 ,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应当努力完成以下方面的任务和重点 :控制污染总量、防治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保护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 ,防治区域、流域污染 ,做好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 ,做好西部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要配套相关的政策措施 ,如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教育的过程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新人的过程。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不断创新已成为人们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社会中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加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检察机关担负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依法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处环境污染犯罪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青年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始于问题,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一、教育者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二、让民主教学走进课堂;三,开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四、教育手段要现代化。另外,教育要立足现在。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甚至使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环境权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公民环境权在中国立法上的最终确立是必然的,是保护环境不可缺少的必然手段。针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立法缺陷和实现的障碍,应从立法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相应途径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