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该险种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的特点。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制度建设上完成了一次飞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此走出了由统筹层次低下导致的"便携性障碍",解决了跨省转移接续问题、异地权益认同问题、农民工退保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出现了农民工频频退保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城镇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不切合农民工实际,如缴费超出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困难等。为此,要进一步改进养老保险的缴费、关系的转移接续、个人账户功能的拓展和配套制度的完善,使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真正惠及农民工,以弥补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政策信息     
为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阜新市最近出台了深化社会保险制度的新政策。 ——加快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实施的步伐。到今年年底前,为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并把个人账户对账单发给每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  相似文献   

4.
正自1986年开始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广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推动全区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以及人民群众对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将近30年,基本形成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十多年,基本形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基本实现了全民社保。然而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和城镇化的推进,公民的身份变换更加频繁,随着社会保险的全覆  相似文献   

6.
桂人研 《人事天地》2010,(19):18-19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并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今年3月19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结合广西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办法》,我们约请有关专家进行了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直接损害参保人的利益,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影响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国应在不改变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颁布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农民工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可以一并转移其个人账户及其统筹基金,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其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接,以便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在城乡间顺利转移接续。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 确定养老保险异地转接原则.<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规定,该省户籍,在外地参保,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后又跨省就业时,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转移到户籍所在地,就业地应为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其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归集到户籍所在地.非该省户籍、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外省的参保人员,根据规定待遇领取地确认为该省的,如曾经在该省两个及两个以上城市参保缴费,按照"从长从后"的原则确定待遇领取地.  相似文献   

9.
《人事天地》2010,(19):20-20
江苏省 确定养老保险异地转接原则。《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意见》规定,该省户籍,在外地参保,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后又跨省就业时,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转移到户籍所在地,就业地应为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其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归集到户籍所在地。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珉 《人事天地》2014,(11):59-59
<正>问:编辑同志,我是二次入伍退役人员,已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工作,主要收入是公益性岗位补贴。请问:我能否按照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按照上年全区城镇单位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费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读者:马先生答:读者您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桂政发〔2006〕54号)第六条第(三)款第1点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及职工,从2006年1月1  相似文献   

12.
正问:编辑同志,我们所在单位县农场原属县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从1995年9月起在原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参保缴费。2008年1月,我们农场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当年6月参加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10月,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农场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我们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请问我们能按女职工年满50周岁申领基本养老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6,(6):41-41
正问:我于1952年4月参加工作,系原地级市水电工程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休干部,1988年退休时属事业单位的干部,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政策。2001年5月,原市水电工程处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执行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请问:我能要求将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前确定的退休待遇作为"入保基数"吗?我的退休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14,(3):58-60
正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5.
正建立覆盖城乡、消除"二元结构"、实行"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目标。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6日发布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天津市关于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及实施办法颁布以来,河北区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企业除工业、商业、城建企业外,已扩大到街遭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新增加了200多个单位。参加统筹的各企业均将工资总额的20%,从1994年1月起调整为24%(其中为个人缴纳4%),为在职职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少数效益好的企业,如糖业  相似文献   

17.
正问:编辑同志,我们是1956年至1986年农村籍的退役老兵。请问:我们如何参加养老保险?能否通过一次性补缴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读者:卢先生等答:读者你们好!现就你们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一)关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政办〔2014〕70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通讯员蒙亮)2月21日,自治区绩效考评年终察访核验组到马山县人社局对2011年度政府工作部门“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核验。核验组对该局承担的重点工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后认为2011年马山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759人,基金征缴4174万元,新增参保1664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问:我国当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行怎样的制度模式?答: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包括哪些人群?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包括按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相似文献   

20.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采取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直接由财政拨付,而企业职工则是由社会统筹。双轨制的运行造成了养老金待遇上的巨大差距,影响了社会公平,养老金并轨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养老金并轨的必要性和阻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