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忆对女性生存状况和价值取向有着特殊的关注和感悟.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往往以悲剧结局,但面对不公的命运,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女性形象不甘沉沦、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使小说获得了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效果,不仅凸现了小说主题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内心潜在的悲剧意识,启示人们更多地关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写了两个爱情悲剧:翠翠父母的悲剧和翠翠自己的悲剧。通过分析悲剧成因,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重构精神家园的努力,其"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尤其具有超前意识,具生态文学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莱塞在其长篇巨著《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德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和悲剧过程的分析说明小说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剧本及窦娥对封建法律的“守法”意识,并认为这种“守法”意识才是窦娥冤死的最终根源。据此,对于某些学者高度评价剧本及窦娥的种种观点,本文表示异议。本文还认为,不能求全责备剧作家和窦娥缺乏对封建法律的“抗法”意识,因为其中有时代和民族的制约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悲剧的冲突、否定与毁灭激发人类危机意识与反思精神。突发性事件由于其灾难性、破坏性而天然具有悲剧的特质,因此,大众媒介通过冲突叙事、强化问题、强化事件处理失当及后果的严重性、强化惩罚等叙事策略增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悲剧效果,从而激发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反思精神。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悲剧叙事策略,必须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并始终坚持平衡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杰出剧作家亚瑟米勒的代表作,是一出典型的现代悲剧,它粉碎了美国社会的"人人可以成功"的神话,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普通美国人梦想的破灭,走头无路,走上自杀之路的悲剧故事。作者用完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和美国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也渴望发财,成功,飞黄腾达,而剧中的人物悲剧的结局,也引起了大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对于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以前的论者大多探讨其不俗之处,但黛玉在其悲剧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的"人"的魅力也是令后人为之倾倒的。其悲剧精神之雅美、性格之挚美、爱情之凄美在她为人做事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诗剧《浮士德》描述了悲剧人物浮士德不平凡的坎坷一生。不朽的浮士德既是作者歌德的艺术写照,同时它跨越时空界限成为整个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原型和象征,还折射出当时的张扬自由和个体意识的时代精神。通过对浮士德这个充满悲剧冲突的原型在生活实践和追求历程中人格和心理的分析,来探寻积淀在人类灵魂深处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9.
作为深层次的悲剧观念——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闪耀出的光彩和色泽却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悲剧主人公、冲突及结局的差异上.而造成种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乃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潘金莲这个重合了受害者和害人者双重身份的女人成就了<水浒传>中一段颇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使其成为了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成为了社会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色"、"情"、"空"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于佛教教义中的意义,而是借用佛教用语表达作者由于人类生存中物质世俗性和精神灵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痛苦体验,这种体验又经由"空—色—情—色—空"这一整体意蕴的构筑得以从文本故事中传达出来。小说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反映出一种非功利的审美态度,以宝黛爱情为核心的"情"的悲剧,实质上是末世生存状态中人文主义者受阻于人的社会动物性而无法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人性向本真回归、确立人之为人的生命维度的精神悲剧和灵魂悲歌。  相似文献   

12.
从尼采的悲剧学说解读盖茨比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尼采的悲剧学说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盖茨比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于一体,是理智和激情的混合体,在社会悲剧大背景中注定他的个人遭遇是无法避免的,由此为人们理解其悲剧性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字环境下,作者精神权利的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出现作者与作品使用者同化,甚至是数字技术与作者混同。与传统作品相比,数字作品精神权利客体具有虚拟性,其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数字作品更容易被改动且不留痕迹,作者声誉保护还具有跨境特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作者声誉,提高作者知名度,甚至是保护读者利益,促进作者精神权保护。针对数字作品制作技术和数字作品传播技术给作者精神权利带来的威胁,首先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数字作品权利管理信息,保护数字作品作者身份及数字作品的完整性;其次,法律层面则应明确作者精神权利的司法管辖选择、法律适用,可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因特网条约》、Trips协议等规定进行应对;最后,面对数字技术冲击,应贯彻作者精神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原则,既要保护作者精神权利,又要促进产品和信息的流动。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作者对于虎妞这个形象,更多的是嘲讽与挖苦、批判与谴责,但如果从现实的视角去思考,虎妞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同时她也是个很可悲的形象,成了一个社会和环境造就的、不无可爱之处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当农地产权过于模糊时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当农地产权过于清晰时又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明晰产权的私有化路径这一西方经验在解决公地悲剧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正在重复西方困境的老路,农村公共福利供给中由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的困境正在中国农村不断上演。实现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向公地喜剧的跳跃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所建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使农地产权的两级构造的每一级都能继续发挥作用,使统分结合的统的组织保障能够实质性地运转,使农户对村社集体的责任在被取消后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再次生发出来并继续维系。唯如此,方能实现正常、高效且低成本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历史就是悲剧相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外国人开始注目中国的悲剧,中国学者也尝试引进西方观点用以研究中国的悲剧。王国维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悲剧理论开拓了中国近代悲剧美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于精神损害的概念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功能的剖析 ,在借鉴国内外各国的司法实践以及分析我国的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指出法释 (2 0 0 2 ) 1 7号明显与当今通行的各国司法实践相背离 ,也违反了我国相关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