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雪域高原的自生宗教,苯教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外来文化、外来宗教的影响。这些文化或来自南北或源自东西,都极具各自特点。它们的到来是随着各地区民族交流开始的,它们产生影响也是随着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果。本文将对外来文化之一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对苯教初期发展的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藏民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寺院是藏传佛教传播与发展的载体,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依法治藏。要实现依法治藏,必须了解藏传佛教历史上对藏民族的巨大影响,掌握藏传佛教寺院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和经营模式演变历程,分析当前部分藏传佛教寺庙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研究推动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为依法治藏找到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辩证看待藏传佛教的社会作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从而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好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藏传佛教界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增强藏传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藏传佛教的发展革新;支持藏传佛教界充分发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与藏区基层政权关系是政教关系在该地区的基本表现。藏传佛教在藏区的特殊地位,对基层政权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均有挑战。应对藏传佛教对藏区基层政权挑战要采取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是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在元明之际藏传佛教不仅对藏区有特别的政教作用,而且在其不断的东向发展的过程中,对内地和蒙古草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了藏传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之外,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还受到元、明两朝外部政治因素的促进和扶持。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事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传佛教在广大藏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它既有与构建和谐藏区相适应的因素,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藏传佛教事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以构建和谐稳定的藏区社会。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在广大藏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它既有与构建和谐藏区相适应的因素,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藏传佛教事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以构建和谐稳定的藏区社会。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配饰设计一直是藏族文化中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特点之一,它深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而独具特色。文中通过对藏族佩饰的艺术形态研究分析,深入讨论了藏传佛教对藏族佩饰的文化、造型、审美的表现形式的影响,结合藏族人民的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生活观念以及当地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特征,总结出了藏传佛教对藏族佩饰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各地区、各民族需要根据自身的差异性,寻求多元化的治理方式,最终达到有效治理。迪庆是普遍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地区,藏传佛教在社会治理中一直以来都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藏传佛教在迪庆社会治理中产生的正、负面因素进行分析,寻求藏传佛教与迪庆社会治理相契合的路径,能够丰富社会治理中对宗教力量的研究,让藏传佛教在藏区发挥自身的规范作用,促进藏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筑牢藏区长治久安的根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达赖世系转世传承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宗教仪轨,也是国家关于藏传佛教的重要法律制度。达赖喇嘛抛出关于转世的言论是为其分裂主义政治主张服务。我们要结合法律思维和宗教思维,依法强化宗教管理,引导舆论导向,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藏传佛教的正常传承秩序,进而稳定藏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全国大多数省、市区都建立了党校,并形成了高级、中级、初级党校和城市夜党校及新党员训练班等党校系统。各级党校在成立之初,都存在着很大随意性,面临正规化的挑战。在中央的要求下,马列学院在确立教学方针、规范学院教学、加强教研室建设、聘请苏联专家、大力扩建校舍、建立学衔制度等方面做了尝试,逐步实现教育正规化。各级党校也在党校教育的正规化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藏区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是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佛教文化的先进性、成熟性;苯教文化的内在缺陷性;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与扶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藏传佛教在云南藏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充分挖掘藏传佛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并给予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阐释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香格里拉承恩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藏传佛教生态观现代化转换的有益尝试,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坐标原点,以藏传佛教为重点,回顾四十年来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新时代宗教治理的挑战,梳理藏传佛教工作拨乱反正的伟大历程,回应两大社会关切,总结宗教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经师是承担寺院教育的主体,其知识结构、思想水准、情感意志等都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学员的身心发展,起着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宗教造诣深,品德修养好的优秀经师队伍,满足各佛学院不同教派、不同班次的教学需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实施藏传佛教经师制度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团结和教育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使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宗教和顺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是发挥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重要路径,是当前统战、宗教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互相影响,因此阐释工作要找准藏传佛教教义、道德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点,鼓励弘扬宗教文化中有益于时代进步的内容,挖掘和引用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典型事例,倡导向善、和谐的理念,提升藏传佛教的文化品位,以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依法管理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是法治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当前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健全、完善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法律制度使管理有法可依;通过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群众观念、培养服务意识来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利用高等院校、依托地方党校等对各级宗教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来提高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身份可以衡量个体或者群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政治身份是社会身份的核心,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政治倾向和社会行为准则。藏传佛教与藏民族成员社会身份的嫁接规律即为藏传佛教通过藏民族文化影响着藏民族成员自我政治身份的界定。通过了解这个嫁接规律可以更好地引导藏民族成员构建符合民族发展利益的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直面生存的现实问题,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藏传佛教中的生态思想,与藏族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为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藏传佛教的思想主要有五彩经幡与五行思想的和谐观、因缘和合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平等观、戒杀护生的保护观等。将藏传佛教生态环境思想融入藏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于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藏区人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西藏不能忽视藏传佛教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仍有一些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宗教性问题制约藏传佛教融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而良性健康发展。应积极引导藏传佛教走向理性化、民主化、道德化发、社会化、现代化、公益化的发展之路。藏传佛教的健康理性发展,不仅关系西藏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